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往今来从未被超越过的一篇“高考作文”

(2024-06-10 14:39:03)
分类: 茶余饭后

    古往今来从未被超越过的一篇“高考作文”

高考刚刚结束,不知怎的,忽然想起古代有一篇很牛的“高考命题作文”。这篇“高考命题作文”是一首诗,问世已经1272年,虽然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首诗的题目是《省试湘灵鼓瑟》,作者是唐朝时有“大历十才子之冠”美誉的钱起。

全诗如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 píng)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话说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又到了一年科考的时候了。全国各地的考生,纷纷向长安进发。

按照唐代科举制度,各州县选拔士子进贡京师,试于尚书省,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就叫做“省试”,也称“会试”。唐朝以诗取士,考试时所作的诗,叫作“试帖诗”。即席发挥不说,还各种束手束脚,难度尤其大。因此,古往今来,真正能传诵后世的“试帖诗”,不过寥寥。

这一年的省试诗题名为“湘灵鼓瑟”,取自《楚辞·远游》,讲述的是上古时代帝舜与娥皇女英的凄美传说。

相传帝尧做部落首领时,见大舜德才兼备,深得人心,有心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了他。

大舜执政39年后,有一年到长江一带巡视,不幸死在了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听闻噩耗,哀痛欲绝。她们站在湘江边上,泪水挥洒在竹子上,那里的竹子上从此就有了斑斑泪痕。后来两人更为爱殉情,跳入了滚滚湘江,化作湘江女神。

这年的题目很有诗意,故事也并不冷僻。一时间考场上,只听得见考生们奋笔疾书的刷刷声。谁知没多久,监考官正来回巡视着呢,就见一个考生竟然提前交卷了。

监考官有些好奇,就随意翻看起来。

薄薄的一张纸,有十个字忽然映入眼帘,平地惊雷般,震得人心头一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好好好!一迭声的赞叹,监考官也忍不住拍案叫绝道:“如此高妙空灵的结句,只有神物相助才能写得出来啊!

考生一举得中,并由此声名远播。这考生便是钱起。

现在再说说,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下面就来具体赏析一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云和”,山名,以产琴瑟而著名,后来被作为乐器的美称。“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楚客”汉代贾谊,曾被贬居在长沙三年,后来就被用来泛指贬谪楚地的人。

那女神翩然降落在湘水之滨,满面愁苦,轻轻地弹奏起了云和瑟,其声哀怨缠绵曲调低婉哀怨,如泣如诉。河神冯夷被惊动,忍不住在水上翩翩起舞;楚客心中也泛起层层波澜,贬谪的苦楚、羁旅的凄凉,一时都到心头。诗一开头,就紧扣题眼“湘灵鼓瑟”,可谓深得“莫含蓄,首扣题”之纲要。实“凤头”也。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任凭自己的想象力肆意飘荡。那哀怨的鼓瑟声声啊,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盘旋往复。其深沉哀婉,似要让坚硬的金石都为之凄楚;其清亢响亮,又似要响彻行云,穿透杳冥。那乐声传到苍梧之野,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帝舜之灵都为之感动,生出哀怨思慕之情;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也因着这乐曲,吐露出了更多的清芬。

乐声就这样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杳渺的洞庭湖,天地都为之愁苦,草木也为之动情。中间6句,饱满,充实,文采飞扬。真正的“猪肚”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声寂,那鼓瑟的湘水女神的身影已看不见了。江上雾气消褪,唯余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实如一故事散场,茶凉言尽,月上柳梢。如此省净明丽的画面,泼墨山水画般的意境,带给读者的是无限深挚的怅惘。这实实在在的“豹尾”,短小却有力。这两句一出,整首诗为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已经不仅仅是“命题作文”了,分明是名家手笔,大师之作。

凭借“高考命题作文”,钱起一举得中,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更是被后世无数次化用模仿。如苏轼《江神子·江景》:“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秦观《临江仙》:“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谢逸《西江月》:“曲终自有深情。归来江上数峰青。”张元干《南歌子》:“分明江上数峰青。倚槛旧愁新恨、一时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