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细细品味的7副对联
(2023-06-30 11:46:11)| 分类: 茶余饭后 |
值得细细品味的7副对联
1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这副对联写的是扬州“个园”。个园是清代扬州盐商的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最为特色。
上联体现了“个园竹子”的美好。月光之下的竹子,仿佛是书法家写的文字,很有艺术感。上联描写了月映竹影的优美图画,而下联则写迎寒开放的梅花的风姿。
这副对联看是是写景,实是写人。因为“松竹梅”乃是岁寒三友,竹子虚心而有品节,梅花高洁而有傲骨,乃是借物喻人,暗中赞美个园主人的德行。
整个对联写了月色、寒霜、翠竹、红花,特别是数字词的运用,精妙无比,给人以清雅的美感。
2
济艰辛,尝险阻,贫家妇信难为,痛今朝镜破钗分,欲图梦影重圆,除异世再同青玉案
习荆布,厌绮罗,半生俭应可法,奈尘海飙驰电掣,赢得褶痕如旧,到秋宵怕检缕金箱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画家余集。余集是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博学多才,能诗能绘画,尤其擅长善画人物,其所画仕女图,风神闲静,绝无粉脂气,因此得到一个“余美人”的雅号。
这副对联是余集为亡妻写的悼亡联。整副对联对仗工整,用词精妙,而感情真挚,哀怨缠绵,不愧才子之笔。
上联回顾了妻子嫁给自己后的艰苦日子,体现了余集对妻子的愧疚。贫家妇信难为,意思是“当穷人的媳妇真是太难了”,化用了唐代诗人元稹的“贫贱夫妻百事哀”诗句。
镜破钗分,镜子和玉钗都是女子装扮所用,镜破钗分,所指自然是妻子去世,从此夫妻天人永隔。所以余集感叹说:“只有下辈子,我和夫人才能够再举案齐眉了。”
下联赞美了妻子甘于平淡、生活简朴的美德,表达了余集对妻子的思念。尘海飙驰电掣,体现了人生匆匆之意,更突显了妻子去世的突然,让余集无法相信,无法接受,无法承受。
“到秋宵怕检缕金箱”,这是睹物思人之意。宋代词人贺铸的妻子死后,贺铸写了一首《半死桐》,里面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句子。余集这一句“到秋宵怕检缕金箱”与贺铸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副对联对仗非常工整,整个感情都是真挚感人的。作者没有可以卖弄辞藻,一切都是从作者内心流出,体现了作者和妻子的深厚感情,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3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文人周系英,他是乾隆五十八年进士,曾担任兵部右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周系英在担任学政期间,在自己的大堂上题写了这个对联,说尽了他自己科举考试的酸甜苦辣。
上联是说科举之难,清代科举是考八股文,而考生想要脱颖而出,真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童试又要经过县、府两次考试者,合格者成为童生。有些读书人一辈子都只是一个童生,所以周系英说“县考难,府考难”。
而“院考”指的是童生考上生员。生员,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秀才”。入泮,也是指考上生员。因为清代的新进生员要入学宫拜谒孔子,这种仪式称为入泮或游泮。
周系英毫不避讳,说自己48年才考上秀才,其中之艰难与辛酸,可想而知。而之所以他如此大费周章体现“三考”之难,乃是为了衬托下联的“三试”之易。
登瀛,指登上瀛台,是清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周系英在下联说自己二十五个月就中了进士,可见他之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正因为考秀才那么难,考进士那么容易,整个对联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在看似普通的文字下,对联却体现了清代读书人大半辈子被束缚在八股文之中的悲惨命运。
若能结合古典名著《儒林外史》来看这个对联,相信会有更多体会。
4
春尽花魂犹恋石
雨余山气欲吞潮
这副对联是梁启超写广东佛山西樵山天湖公园的。梁启超是近代著名国学大师,学术水平相当高,文字艺术水平也很高。
这副对联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风景,对仗工整,文字精妙,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体现了梁启超的美学追求。
上联风格宛转,用多情缠绵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暮春图,一个“恋”字,凸显了伤春之情,将落花与奇石之美生动地展示与人。
下联描绘雨后山林雾气氤氲,翻腾奔涌的情状,用一个“吞”字表现了雄奇、劲健的阳刚美。
上联阴柔,下联阳刚,一柔一刚,意境的表现更有层次,让读者的感觉更加丰富鲜明。
5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这副对联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写的挽联。鲁迅先生是近代伟大的文学家,不管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拥有崇高的地位。
陈毅对鲁迅那是惺惺相惜,敬仰有加。对于鲁迅的逝世,陈毅十分痛惜。他写的这副对联,赞美了鲁迅的作品和思想,赞颂了鲁迅的高贵品格,不愧是精彩之笔。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出自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体现了鲁迅“不宽恕”的思想理念。“岂仅文坛闯将”,是说鲁迅对于人们思想上的重大意义,启蒙了一代人。
下联“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临死前对孩子周海婴说不要做一个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鲁迅在多处杂文里对传统的“帮闲”思想进行了批判。
鲁迅用嬉笑怒骂的文笔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真谛,而陈毅用发自肺腑的语言表达了对鲁迅的尊敬与缅怀。这副对联,确实是有水平有境界。
6
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
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俞樾是现代作家俞平伯的曾祖父,也是章太炎、吴昌硕等文化巨子的老师,拥有很高的声誉。
这副对联是俞樾写给自己的寿联。一般来说,寿联都是别人送给寿星公,语言多为客套。而俞樾自己给自己祝贺,自然要写出真感情与真体悟。
上联的“三多”,原本是传统意义上的祝贺语,“多子多福多寿”。而俞樾认为,人生应该还要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
多子多福多寿在古代是让人羡慕的,然而这三多更偏向于外在的“天意”。而俞樾的新“三多”则注重自我的内在修养,符合古人所说“修身齐家”。
下联的“四美”原本指美音、美味、美文、美言,典故出自晋代诗人刘琨《答卢湛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而俞樾所说的四美则是“美名美寿美儿孙”,体现了俞樾自我满足的一生。因为俞樾的“美名美寿美儿孙”,是实实在在拥有的,而不是别人口中轻飘飘一句“多福多寿多子孙”。
这副对联让旧典故增添了新意,旧瓶装新酒,很有趣味。作者将新意逐一标举,构成对仗。如此便有了新旧与详略巧妙安排的趣味,俗中见雅,很有水平。
7
绣阁团圆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才子纪晓岚。彼时,天津地方官牛稔文之子娶妻,纪晓岚写了这副谐趣对联作为祝贺。
上联说“望月”,其实是隐含了《世说新语》吴牛喘月的典故:“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所以上联表面其乐融融,其实是拿新郎官逗乐。
下联不用我多加说明,大家也能够看出来,“弹琴”两个字隐含了对牛弹琴的典故,也是紧扣牛字。
所以说这副对联既表达了对新郎官的祝贺,又有一些调侃的味道,寓谐于庄,十分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