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联的上下联须结构相称

(2023-06-29 11:25:02)
分类: 茶余饭后

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又如:

软首妙光,威名显赫

雄狮利剑,宝相庄严

“软首妙光”对“雄狮利剑”皆为并列结构;“威名显赫”对“宝相庄严”皆为主谓结构;“软首”对“雄狮”、“妙光”对“利剑”、“威名”对“宝相”,皆为偏正结构;“显赫”对“庄严”皆为并列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例如,“还我山”对“逐胡韬略”,前者为动宾结构(双宾语),后者为偏正结构,作为结构上之宽对,未尝不可。又如:

观美女华瓶盛粪

叹凡夫甘愿投泥

其中,“华瓶盛粪”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甘愿投泥”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宾结构(状谓宾结构),从整体看,此联结构应属工整。

总之,上下联的用词造句,在词性和结构这两个语法要求上,应尽量相当或相称(也就是保持对仗),以使上下联在形式上显得协调与工整。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中根据联意需要允许适当放宽,有时还可以有所变通(如义对、借对等)。

词性及结构规则特例: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因和以上规则似有冲突,故可作为对联格律的特例。这是初为联者也应该知晓的规则。

先看一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英雄”与“空阔”一是名词,一是形容词,前者“实”,后者“虚”,论词性有如南辕北辙。须知这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联锦词自对:空对阔,英对雄。上联“空阔”与下联“英雄”形成联锦词对应,属于对联格律之当然。

联锦词当句对再例(1991年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之冠军联): 

建始楼台,经营有道;

德昭远近,童叟无欺。

此联以“楼台”“远近”“经营”“童叟”四个联绵词作反常的实对虚、虚对实,互相匹配,既灵活,亦工致。

(说明:此两例摘自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例中所说“虚实”乃不同词类相对而言,如形容词相对名词为虚,并非词性大类之“虚实”。)

“当句对”除联锦词外,还有词组当句对及各分句之间的当句对。如民初一副著名的讽骂袁世凯的挽联:

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

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

上联的“总统府”与“新华宫”成对,“生于是”与“死于是”成对;下联的“拥戴书”与“劝进表”成对,“民意耶”与“帝意耶”成对,而不是用“总统府”来对“拥戴书”。

杨度挽梁启超联: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联中“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严格讲究词性,“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也不能算是对得工整,但因句子的架构相同,在对联艺术中称为“宽对”,这个对称也是可以成立的。

词性及结构规则禁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

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若将下联的“不”改为“无”,就与上联的“无”同位重字,即属犯忌。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即属犯忌。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又如: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又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孙家鼎自题门联)

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词性及结构规则的例外: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每有出格之作,这往往是在精通创作规则的基础上升华而成。楹联艺术同样如此。以下两例出格之作,实乃九牛一毛。我们并不提倡依样画葫芦,初为联者,学好“正格”是当然。

1,郑板桥联:

二三星斗胸前落;

万花飞舞圣人书。

这是所谓的“依稀对”,追求上下联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星斗”与“花”、“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2,彭元瑞题北固山联:

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

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

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

楹联艺术达到如此境界,实非常人所能效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