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我心——李近朱的音乐世界(三)
(2018-10-14 09:33:19)
标签:
365人生人物文化音乐 |
分类: 绿波慢板生命碎片 |
三、趣
集邮是大哥终身不辍的爱好,从8岁开始一直延宕至今,集邮的专题也是音乐。他选择了西方音乐500年,这个500年不仅出现在集邮中,也是他反复不已言写的不辍主题。
大哥在讲到浩如烟海的西方古典音乐时,简洁地把它的基本发展脉络归结为五座标志性的“码头”:“巴洛克时代”音乐的辉煌建筑,“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身影,19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霓虹,“民族乐派”生生不息的潮流,以及“印象乐派”等现代音乐的冲击波。他指出这“五大乐派”是西方古典音乐肢体上的最主要骨架,是连篇累牍西方古典乐史中最出彩的篇章,是“音乐长河”精华段落的凝炼概括,是认知西乐最主要最清晰、也是最丰富最简单的思路。依着这样一条思路,他写出了诸多的“乐说”,有着自己的《爱乐者说》专栏,他的邮集《维也纳音乐故事》,也是因循着这条脉络,最终获得了国际金奖。
这本获奖邮集,讲的是维也纳的交响时空,回望的是交响音乐历程,与此并列的还有一本就是《西方音乐500年》,这本讲的是交响星空,里面都是500年间那些令人仰望的音乐大师。这是一本极限片邮集,所谓极限片,就是明信片、邮票、邮戳这三者要达到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所以称之为“极限”。在这部邮集中,有他自己特别仰慕的大师的辉粲身影,结构上仍然遵循着五大乐派的脉络,另外还收集了瓦格纳与威尔第的歌剧极限片,这两位仁兄在歌剧上有着重要位置,在歌山剧海中作唯一选择时都会把他们二位抬出来。
这部邮集洋洋洒洒地展示了150多张极限片,都是从大哥那些更为众多的极限片中提炼出来的,收集它们可非一日之功。大哥因为拍片采访经常出国,这带给他收集西方音乐体裁的邮品更多机遇,他对于碰到的这些机遇是绝不肯放手的。
有一次在出国拍片时,他见到了自己久寻不得的一枚邮票,但价格非常高,出国带的零用钱是无论如何都不够支付的。他想都不想就向剧组求援,大家都知道他对集邮的热情,于是纷纷解囊,一大群人一起掏腰包儿才凑齐了买这枚邮票的钱。
集邮被称作是“王者之好”,不仅需要机缘巧合,可遇不可求,而且还需要银子垫底。对于邮集中的那些极限片,只需撩一眼明信片的发行日期和那一枚枚的首日戳,便可得出“价格不菲”的结论。我对《西方音乐500年》作过一个盘点,其中老片很多,最老的是1910年发行的海顿肖像明信片,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还有1933年印制发行的瓦格纳最著名的歌剧;其余的长则四、五十年,最短的也有十几年的年限,另外就是带首日戳的片子多。老片加上首日戳,就是价值的彰显。而且这些极限片都设计印制精美,在片、票、戳的和谐统一上,追求的不是呆板的对位,而是一种关系,是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这些极限片的构图以意境取胜,还带有情节感和故事性,有的还包含着隐喻。有意思的是,大哥那几张最顶级的极限片,它们的出版国不是捷克斯洛伐克,就是罗马尼亚或波兰,东欧艺术修养之高令人迷恋。做出这些盘点,这部邮集为什么能获奖,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