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我心——李近朱的音乐世界(一)

(2018-10-14 09:17:01)
标签:

365

文化

音乐

人物

人生

分类: 绿波慢板生命碎片

音乐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记得在博物馆见过一只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它是用鹤的长肢骨管刻成的。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音乐就已经蕴含了强烈的观念意识,浓缩着先民们的情感与信仰。《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了伶伦在自然界中聆听鸟的鸣叫,从中找出了与天地自然最为和谐的五个音,这只骨笛就能吹奏五个音。

   
    音乐就是这样一种文化,人类那些最热辣、最精微、最优雅又最难以描述的感情都与音乐有关,换句话说,文字难以表达的,音乐却能悠然道出,将浓缩的情感和信仰用节奏表达出来。音乐可以用另外一种更为透彻的语言,说出心中的一切。

http://s13/bmiddle/00657S21zy7oxAzDvacac&690
在肖邦墓前

音乐如果贯穿一个人的生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李近朱大哥是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的著名编导,他是音乐科班出身,先是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后来又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他的音乐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有一次因为我听出了《长江之歌》与《伏尔塔瓦河》的相似之处,大哥对我说:“伏尔塔瓦河是创作长江主题旋律的依据,当年我就是向作曲王世光先生阐述这个想法的。你能听出二者之神似,定有深厚的音乐感觉。我一直有一个想法,音乐是一个人素养风范和艺术感觉的根基。惟深谙音乐之人,可举一反三衍生更多的创造。”这不仅是在说我,也是在说他自己。赵忠祥老师说大哥有“三个世界”,一个是他所学的专业即音乐的世界,一个是他的兴趣爱好即集邮的世界,第三个是他从事的工作即纪录片世界。实际上贯穿这三个世界中的主脉,正是音乐,音乐在大哥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概括为四个内容,就是读、写、趣、作。

一、读

大哥喜欢读书,从学生时代开始,他一边不离书本地研习着音乐,一边又特别倾心于乐藉的购买,有时候因为得不到心仪的书籍,便借来进行抄录。乐藉伴随着他学有所长,所积累的乐藉越来越多,便逐渐生出了收藏音乐旧籍的癖好,不仅追求内容,还要追寻版本,这个由读书转而为藏书的行为,带给他极大的乐趣。徘徊于古旧书肆,搜索在网络书屋,每逢淘到自己心仪的乐藉,惬意与欣然阅读并重,这种喜悦直到如今都是值得回味的。

大哥收藏的音乐旧籍是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这样一个时间范围,这些旧籍带给他那些享受呢?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美”。

这些美有小史之美。历史,无论是哪一个领域的历史,总会给人一种厚重之感,然而在上个世纪初叶的一些音乐书籍中,中国音乐学者聪明地用了一个“小”字,举重若轻的淡化了史的厚重,解释了写史人与读史者的负荷。大哥认为音乐小史有着“润物细无声”之效、之妙,至今,这依然是普及性读物的一种经典写法。那些造诣颇深的艺术大家,精通于音乐绘画文学等诸多门类,惟此,丰富的艺术素养方可使他们在开阔的艺术视野里深入浅出、纵横自如。而只有像著述经典一样去写普及读物,才是旷世之大手笔。这就是“小史之美”。

还有自然之美。

大哥的音乐旧籍中有一本1957年出版的《舒曼传》,它的作者俄罗斯女音乐家巴琴斯卡娅在描述舒曼的《春天交响曲》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冬天的最后一场暴风雪在无可奈何的怨恨中突然消逝。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冻雪都融化了,树上的嫩芽含苞待放,在化了雪的地方,嫩草都变成了绿色,海外的鸟儿从遥远的国土里成群地飞来。整个大自然像是从酣梦中苏醒了过来,而且在焦急的期待中屏息着……

这完全是一篇俄罗斯文学大师屠格涅夫式的精致的美文。音乐启发了如此美丽的想象,文字又引领百余年后的今人步入音乐的意境,从音乐中回归自然,在大自然的绿色之中屏息着,静默着,感受着心灵与自然的沟通。

音乐旧籍中还有童心之美,让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在抗战风烟中的朗朗童音;有爱情之美,它赋予大音乐家灵感,甚至离开爱情便不能写作;还有英雄之美,交响乐和小提琴协奏曲让我们看到贝多芬在层层钢铁包覆下的一颗柔软的内心。这些音乐旧籍,教我们深入音乐去体味它的真正魅力,同时也再一次让我们打开慧眼,去领略真正的自然,领略真正的人生,获得自然的魂魄与自己的灵魂溶在一起的智慧。

大哥为什么对音乐旧籍情有独钟?他讲过他的一个经历。

1960年代,大哥还是个中学生,他在天津天祥商场的旧书店,寻到了1948年版柴可夫斯基的《我的音乐生活》;四十多年后,他又在此处购得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我的音乐生活》。这样的淘书景境,带给他恍如隔世之感,两相回望,一种怀旧的滋味顿然涌上心头。他说,旧书置于案头往往不仅在于读,还在于可以引起无尽的对于旧日的遐想。一种与自己生命相牵的醇郁况味,使得这些书有了别样的珍重和分量。这些旧籍使他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能够享受到那种观书时退出门外再行步入的这样一种思想过程。读音乐旧籍,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时空的衍迹,以及文化的进阶,而且还由于音乐所特具的唯美性质,使他一次次打开心扉,体味那种“似曾相识”的重逢的感觉,以及所激荡出的灵魂旋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