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中风雅颂之《颂》——邮驿,我为你唱一首歌

(2018-10-13 21:24:58)
标签:

365

集邮

文化

历史

图片

分类: 集邮、邮踪

宋词是我的挚爱,我相信也是很多人的挚爱。评论家在谈宋词时,很喜欢把柳永和苏东坡放在一起作比。形容苏词为关东大汉弹铜琵琶、持铁檀板唱“大江东去……”,而柳词只能是扶着樱桃树吐半口血的女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是朋友们知道吗?在现存的古邮驿中,也有这样一对儿,一个似柳永,一个赛东坡。它们不仅是风格不同,不同的历史沉淀,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在古城苏州,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岸畔,坐落着姑苏驿——横塘驿站。经过漫长的岁月,如今只给我们留下清末时修葺的一座门亭。

寻找横塘驿站可谓一波三折,它窝在大运河与胥江交汇处的一个死角里,导航只把我带到横塘东街45号,面对眼前密集的小区楼群不禁有些茫然,横塘驿,你在哪里?

在问寻横塘驿时,无论是老伯伯还是路人,都会跟我说,很难走,不知道过不过得去。但是藉着对它的一往情深终于找到了那个路口,高楼群的背后,雨雪打湿的菜地泥泞湿滑,沿着菜地边的小路走过去,拼着两腿泥还是来到了它的身边。

http://s5/bmiddle/00657S21zy7onc1dSFSe4&690
姑苏横塘古驿站
        彩云桥连接着横塘驿,大运河在它边上流过。1985年定的文保单位,状态看上去要比当年拍《话说运河》时好一些。但已无船可靠,也无人问津,它就那么默默地站在那儿。在清冷的冬季,横塘驿,你实在是太孤单了。

来到驿站,宋词中那些传送书信的词章自然会缭于耳畔。黄庭坚的《望江东》写道:“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尽管不怕江水阻隔思念,无奈任多的书信也无人传递,即使吩咐给大雁,也要等到深秋时分它才能来啊!

http://s13/bmiddle/00657S21zy7onc7IBnC9c&690
姑苏横塘古驿站
而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则传递给我们另一种心情:“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在凄厉的杜鹃声中,夕阳湮成一片金黄,收到的书信层层叠叠,竟成为压迫内心的块垒,离恨越积越多,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两首宋词为我们描述了两种矛盾的心情:写了一大堆书信寄不出去,思念无所托付,只有漫长的等待,一直等到叶落秋深时;但是那些祈盼而来的书信,竟堆砌成愁苦,成为令人惆怅难以自拔的纠结之物。信啊,直教人又爱又恨!这种情怀对于早已不动笔的现代人来说,是多么的遥远,又是多么的令人向往。驿站也意味着羁旅,姑苏驿就这么清冷地站立在大运河边,默默诉说着驿路上的鸿雁传书,驿站前的折柳相送,那些文人笔下最为缠绵、最能寄托情思的主题,那些一唱三叠的江南文情。  

http://s7/bmiddle/00657S21zy7onccKqBo06&690
秦皇古道东天门
       在雄浑壮阔,充满着历史悲歌的燕赵大地,也有一处古邮驿,仍然是对于邮驿的那一片痴情将我带到这里。古道西风瘦马……历经两千余年的秦皇古驿道就在脚下,它位于自古即为燕晋要道的冀地井陉。古道旁也留有一座古驿站,三孔石屋上有一块“立鄙守路”的石匾,昭示出立于卑微职位却深知责任重大的担当精神。坚铁箍就的车轮碾压在大青石上,留下深深的车辙印,仿佛能听到凛凛的历史回响。它当年的景象比马致远的那首小曲要惊心动魄得多了。这是秦始皇出巡天下的古驰道,至今还留下始皇停灵的巨石。汉时韩信东下井陉背水击赵;唐大将郭子仪经白石岭与李光弼会合,翦灭叛军史思明;清末庚子之役,统领刘光才奉旨督军来陉,抗击法寇……多少风烟弥漫于燕晋往来之孔道,兵家必争之要地!

http://s10/bmiddle/00657S21zy7oncibfmNc9&690
秦皇古道大青石上的车辙印
http://s13/bmiddle/00657S21zy7oncr0JEo6c&690
秦皇古道东天门
        这里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然而有意思的是,对于胜者韩信,后人的咏叹甚少,反倒对于当时的败将赵国的守关将领陈馀发出了无限的惋惜与喟叹。陈馀虽为败将,但被汉军乱箭穿身而躯体不倒,仍然怒目圆睁亡身殉赵。而韩信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不惜忍受胯下之辱,这与文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传统价值观是大相径庭的,这样的“忍辱负重”即使在成功之后,也不是一个贤者,一如韩信的那些作为。祭悼陈馀的将军祠和将军墓,就坐落在秦皇古道穿越的白石岭间,苍山荒塚,野草殘碑,长松落落,衰草萋萋,在不以胜败论英雄的价值观面前,谭词同赋诗一首《井陉关》:“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井陉关”。在井陉怀古之时,谭词同可曾想到过,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壁上题写了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失败面前,他选择了以身殉法来警策和唤醒国人,怀着同样悲凉孤独的心情慷慨赴死,成为后人口中的“君子”。君子乃是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且勇于担当大义之人,两昆仑就是两重天,两个不同的价值世界,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历史就是这样不断演绎着相似的片段,用宿命的手段带给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古道西风瘦马的吟唱太细弱了,那些大青石沉淀的历史,也是燕赵悲歌所唱不尽的。悲歌超越了成王败寇的历史价值观,人们把所仰慕的英雄放在了自己的心里。

一块块大青石铺就的古道,仔细观瞧还可清晰辨出石面上海洋古生物化石的身影。面对太行山脉的沧海桑田,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如何能道得尽!那不过是一种孤独行旅的心情烘托罢了。尚不知世界为何的儿童欢跃于大青石上,她可知她穿越的这座东天门已有几何年岁?这些大青石承载了多少历史的积淀?等待她的前路又是什么?横贯东西的307国道与古驿道相傍而行,因为这条国道的修建,使秦皇古道得以保存。今人仍驰走于古人定好的方位之中,面对这一切刹那间时空交错,一时间竟不知身处何所……

踏访一南一北两处邮驿古迹,泥泞的脚步与笃定的心灵,往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孤寂,时空的穿梭与时代的变迁,这一切都已超越邮旅本身。这两处都是冬时去的,冬季是寻幽访古的好季节,大运河的水更清,白石山的草更黄,借着苍凉的气候环境,更能把自己引向历史的深处。冬季,也是蕴蓄的季节,从江南文情到燕赵悲歌,都在冬季这样一个利于收藏的季节得到了积累。邮驿是一支歌,在历史的大旋律中,吟唱着自己的诗篇,陪伴着寂寞的邮驿,安抚着历史伤痕般的深刻车辙。历史的遗迹总是这样沉默着,但是无论横塘驿多么孤单,无论秦皇古道多么苍凉,总有被它们震撼、被它们感动的痴情的人们,来讲述它们的故事,来加入那些吟唱,让历史深处的歌声一直传唱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