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中风雅颂之《颂》——邮驿,我为你唱一首歌

标签:
365集邮文化历史图片 |
分类: 集邮、邮踪 |
宋词是我的挚爱,我相信也是很多人的挚爱。评论家在谈宋词时,很喜欢把柳永和苏东坡放在一起作比。形容苏词为关东大汉弹铜琵琶、持铁檀板唱“大江东去……”,而柳词只能是扶着樱桃树吐半口血的女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是朋友们知道吗?在现存的古邮驿中,也有这样一对儿,一个似柳永,一个赛东坡。它们不仅是风格不同,不同的历史沉淀,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在古城苏州,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岸畔,坐落着姑苏驿——横塘驿站。经过漫长的岁月,如今只给我们留下清末时修葺的一座门亭。
寻找横塘驿站可谓一波三折,它窝在大运河与胥江交汇处的一个死角里,导航只把我带到横塘东街45号,面对眼前密集的小区楼群不禁有些茫然,横塘驿,你在哪里?
在问寻横塘驿时,无论是老伯伯还是路人,都会跟我说,很难走,不知道过不过得去。但是藉着对它的一往情深终于找到了那个路口,高楼群的背后,雨雪打湿的菜地泥泞湿滑,沿着菜地边的小路走过去,拼着两腿泥还是来到了它的身边。
http://s5/bmiddle/00657S21zy7onc1dSFSe4&690姑苏横塘古驿站
来到驿站,宋词中那些传送书信的词章自然会缭于耳畔。黄庭坚的《望江东》写道:“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尽管不怕江水阻隔思念,无奈任多的书信也无人传递,即使吩咐给大雁,也要等到深秋时分它才能来啊!
http://s13/bmiddle/00657S21zy7onc7IBnC9c&690姑苏横塘古驿站
这两首宋词为我们描述了两种矛盾的心情:写了一大堆书信寄不出去,思念无所托付,只有漫长的等待,一直等到叶落秋深时;但是那些祈盼而来的书信,竟堆砌成愁苦,成为令人惆怅难以自拔的纠结之物。信啊,直教人又爱又恨!这种情怀对于早已不动笔的现代人来说,是多么的遥远,又是多么的令人向往。驿站也意味着羁旅,姑苏驿就这么清冷地站立在大运河边,默默诉说着驿路上的鸿雁传书,驿站前的折柳相送,那些文人笔下最为缠绵、最能寄托情思的主题,那些一唱三叠的江南文情。
秦皇古道东天门
秦皇古道大青石上的车辙印
http://s13/bmiddle/00657S21zy7oncr0JEo6c&690
秦皇古道东天门
一块块大青石铺就的古道,仔细观瞧还可清晰辨出石面上海洋古生物化石的身影。面对太行山脉的沧海桑田,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如何能道得尽!那不过是一种孤独行旅的心情烘托罢了。尚不知世界为何的儿童欢跃于大青石上,她可知她穿越的这座东天门已有几何年岁?这些大青石承载了多少历史的积淀?等待她的前路又是什么?横贯东西的307国道与古驿道相傍而行,因为这条国道的修建,使秦皇古道得以保存。今人仍驰走于古人定好的方位之中,面对这一切刹那间时空交错,一时间竟不知身处何所……
踏访一南一北两处邮驿古迹,泥泞的脚步与笃定的心灵,往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孤寂,时空的穿梭与时代的变迁,这一切都已超越邮旅本身。这两处都是冬时去的,冬季是寻幽访古的好季节,大运河的水更清,白石山的草更黄,借着苍凉的气候环境,更能把自己引向历史的深处。冬季,也是蕴蓄的季节,从江南文情到燕赵悲歌,都在冬季这样一个利于收藏的季节得到了积累。邮驿是一支歌,在历史的大旋律中,吟唱着自己的诗篇,陪伴着寂寞的邮驿,安抚着历史伤痕般的深刻车辙。历史的遗迹总是这样沉默着,但是无论横塘驿多么孤单,无论秦皇古道多么苍凉,总有被它们震撼、被它们感动的痴情的人们,来讲述它们的故事,来加入那些吟唱,让历史深处的歌声一直传唱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