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2022-10-27 11:30:35)
标签:

扬州街巷

运河风光

南门遗址

粉妆巷

甘泉县衙署门厅

分类: 旅游美食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明朝,扬州城有旧城、新城之分,大致以小秦淮河为界。小秦淮河以西为旧城,以东是新城,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
  如今所说的扬州老城,指的就是明清古城。其范围东至古运河、南至古运河、西至二道河、北至北城河的围合区域,总面积约5.09平方千米。
  笔者此次探访以小秦河为纵轴,河东的教场、南柳巷和埂子街,河西的粉妆巷、仁丰里。外加部分城南古运河北岸(南通西路)和南门遗址。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扬州从隋唐至清末民初均为淮盐转运中心、盐税中心,河运、盐业奠定了扬州经济、商业、文化以及城市的繁荣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同时盐商文化也成了扬州独特的标签,盐商豪宅、各地会馆、特色园林、淮扬美食等等,沉淀为今天扬州旅游的闪亮点。扬州能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南河下街区能成为中国首批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都与此有关。
  汪氏盐商住宅,徽派建筑、雕刻精美,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旧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汪鲁门,安徽歙县人,清末扬州盐商巨头。民国八年(1919)花巨资从刘氏手中购得。
  笔者从渡江路来到汪氏盐商住宅,遗憾的是旧居、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及西侧的湖北会馆均不开放,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呈现。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沿古运河北岸笔者来到挹江门。
  挹江门位于古运河和小秦淮河的交叉口处,为扬州明清古城十二座城门之一。明宣德年间,曾在此设立钞关,负责运河来往船只、商品的关税征收。坊间习惯将挹江门称为钞关。
  钞关外运河边“帆樯如林,百货山积”,钞关内埂子街里店铺林立,灯红酒绿。明清时期,这一片是扬州城最为繁华的地带之一。
  原城门及城墙解放后拆除。2007年,在原址附近利用旧城砖缩小重建城门。
  位于挹江门西侧的钞关西后街10号民居,清代建筑,坐北朝南,水磨砖八字门楼,前后三进。当年差点被拆除,曾为扬州大运河申遗办公室办公场所。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扬州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运河城市,如今扬州城内的古运河段被打造成景观带,沿岸还有那临风起舞的柳枝。
  南门遗址码头虽说只是一个游船码头,但它却在提醒人们,运河沿岸、城门附近的许多码头停泊着南来北往的船只,大量的商品通过运河在扬州集散成就了扬州的繁华。
  从南门遗址码头向东远望,渡江桥看似廊桥其实不是,只是在桥侧另建的亭廊而已。码头北面有极乐巷,因极乐寺而名。临街保留了一排老建筑,似乎述说或见证着扬州的历史。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坐落于古运河畔的南门遗址,这里曾是扬州最为雄伟的城门楼所在,扼守在古运河边有1300多年了。唐、宋、元、明、清历代城门叠加,全国罕见被誉为“中国的城门通史”。可惜不开放,笔者只能隔着玻璃拍点什么。
  南门遗址西侧是洒金桥,洒金桥名字来源于金竹寺外桥上洒竹叶成金的传说。洒金桥,单孔砖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汶河(唐代官河)之上,是进出城门瓮城的通道。2005年南门遗址考古发掘并修复。
  历史上的扬州南门是一个水路交通枢纽,除南门遗址遗存外,这里还有水门、水关遗址。原汶水河直抵洒金桥。附近的响水河(南护城河)是古运河扬州南门段,西连荷花池。响水河因水差形成响声而名。河上还有始建于明代的响水桥、迎薰桥等古桥。响水河南岸有一条仿古街,小桥流水、古色古香。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告别古运河和南门遗址,南通西路上路过育才小学。育才小学扬州市最好的小学之一,老牌名桥。附近房价每平得3-4万元,笔者在永宁宫古戏台那参观民宅时,房主最希望将房子出租给想读育才小学的家长。
  由于转入的巷口定位有误又不愿走回头路,硬着头皮前行。育才小学与供电局小区间的巷子不给进,结果从南城根小三巷、卸甲桥绕了一大圈才找到粉妆巷。
  粉妆巷,原名榆柳巷。传系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常府女眷梳妆楼所在,故有此称。巷内19号为刘氏庭园,清代盐商刘敏斋的宅第。19号内似个大杂院,院子套院子还有夹弄看不出整体布局。一处角落摆着一块牌子,提醒院内房子有产权纠纷谨慎购房。有点意思。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出了粉妆巷,来到甘泉路。甘泉路是扬州一条老商业街,保留了许多老建筑。
  雍正九年(1731)拆江都县置甘泉县,县衙设在今甘泉路194号。县衙建筑群目前仅剩衙署门厅。甘泉县衙署门厅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同治八年(1869)重建。为老城区仅存的县衙建筑。
  匏庐,甘泉路221号。民国初期镇扬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卢殿虎所建。省文保单位。由于百度地图标注有误,211号是住宅楼加杂院。经寻问才知临街门额有“中医门诊”店招的才是匏庐。笔者从东侧小巷一个边门进入,里面装修正在收尾。闲逛时被人喝住,不让参观。好说歹说才没被逐出。没敢深入细看,匆匆拍了几张图片,千恩万谢后离去。匏庐的园子呢、假山曲廊呢?笔者可能走错门路,看了个寂寞。有机会得再探一次。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又来探扬州,丈量古城的街巷(下)

  匏庐向东不远是仁丰里,这里是笔者此行的最后一站了。
  仁丰里,因宋代在此设仁丰坊而名,是扬州唐“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仁丰里笔者另有文章,这里就省点“笔墨”了。
  拖着疲惫的身躯,忍着多处疼痛,从老街旧巷走到繁华的文昌阁,乘车回家。
  扬州街巷古老而深沉,承载着古城众多历史和文化。众多的传说故事、名人佚事、古屋豪宅、遗迹遗存散落在这些老街古巷里,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欣赏和怀念。
  笔者探访扬州老街旧巷还将继续,只是希望那些已修缮、复建的老宅、园子等敞开大门,欢迎四方来客。

文/图:无翅之鹰
2022年10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