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寺:民国时期扬州所建最大的庙宇

标签:
扬州旅游愿生寺埂子街图片 |
分类: 旅游美食 |
掩隐于扬州老城旧街、小巷和老屋群中的愿生寺(愿生禅寺),坐落于扬州市小秦淮河东岸的埂子街146号。
愿生寺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由扬州首富盐商萧云甫之妻出资兴建(有说是萧云甫四姨太所建),当属私人寺庙。
萧云甫,清末民初扬州盐商最后的大佬。当年在扬州曾流行一句话:“周家的钱,萧家的盐”。这里的“周”指的是民国时期的巨贾周扶九,“萧”指的是扬州盐商萧云甫。




寺院分四进,由三门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藏经殿以及居士楼、僧寮楼组成,两侧均有廂房相连。
愿生寺抗战期间为日本宪兵队所住,解放前又为国民党军队所住。解放后先后为邮电局、扬州地委党校、扬州地区京剧团所用,京剧团迁出后改为剧团职工宿合。重修前,这里几乎成了百户人家的大杂院。
2010年,愿生寺按照原先结构和布局进行修缮。2013年,对外开放。现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对佛教几乎不懂,参观寺庙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大多走马观花。
在愿生寺里,笔者见着几个穿着紫袍、讲着无锡话的上了岁数的女居士,还见院子里还停放着无锡牌照的宝马车,笔者向寺内僧人请教了几句。通过交谈得知,紫袍称“海青”,几个女居士来寺里“护(卫佛)法”。一知半解,不甚了了。另外,还得知愿生寺现为九华山寺庙的下院。
愿生寺相对于大明寺、高旻寺等扬州著名寺院其名不彰,闲逛扬州老城街巷做攻略时第一次发现了愿生寺,将其作为预设目标之一。谁料狭小的巷弄里有如此规模的寺院,完全超出想象。
文/图:无翅之鹰
2022年10月1日
前一篇:扬州,文昌阁附近随拍
后一篇:旌忠寺,扬州曾经的名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