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调节到低耗模式
2025-07-13 11:12:53
01
在合肥,我们有一个老乡交流圈,偶尔会聚一下。
直播带货火了以后,餐桌上的话题就离不开这个话题。
其中一个老板摩拳擦掌,投资了一家杭州的MCN机构。
但仅仅半年之后,这位老板就有点撑不住了,创业烧钱的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直播是很赚钱,但也是要有一定门槛,没有一定段位的主播、没有精准的玩法策略,玩不转这个行业。
上周,他因为知道洞见直播搞得有声有色,特地约我见了一次面,想取经一下。
这一次见面,我明显感受到了他心态的不同。 以前聚时他谈笑风生,让人感受到一份从容与自在。
现在呢,他除了焦虑,还是焦虑,像是站在悬崖边一样,没有一点安全感。
这次的失败,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年头赚钱不易,他陷入了持续的内耗中。 这一个老板其实不是个例,我发现这几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
一方面瞎折腾,乱捣鼓,想多积粮,熬过这个冬天。 另外一方面,心里又慌得紧,装满了一箩筐的愁绪。
但如一句话所说的:守不住钱袋子,就守不住生活;守不住内心,也守不住生活。
其实,今后几年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把自己调节到低耗模式。
02
经济低耗 几个月前,网上都在热议一个话题:30万定律。
很多人一旦存款到了三十万,觉得兜里有点钱了,就胡乱捣鼓了。
开始投资创业,开始随便辞职,开始高消费,一番折腾之后回到解放前。
把钱折腾没了,生活就会来折腾我们。 所以未来几年,一定要盯住自己的钱包,不奢望赚大钱,但至少要少掏钱。
把钱牢牢攥在手里,你才有底气去迎接周期的波动。 1. 最好的投资,是少投资。
这几年,邹市明屡次上热搜,不是因为他的拳击,而是因为他的投资。
凭借赛场上的辉煌战绩,他给自己攒到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退役后,他立刻决定自己创业,先后投资了体育、餐饮和娱乐等多个行业。
邹市明在采访时说:“我能打赢世界冠军,还担心搞不定一家公司!” 然而投资几年,他亏得一塌糊涂,还变卖了许多房产。
名人有财力、有资源、有人脉尚且都如此。 对普通人来说,一入投资深似海,想赚到钱是极小概率的事。
之前,我有一个朋友,觉得打工没前途,见奶茶利润可观,想压上全部积蓄开奶茶店。 我马上劝住他,想赚钱是好事,但别乱跳坑。
你以为是大展拳脚,往往是以身犯险。 如果真的找到一条形成闭环的好路子,可以轻资产创业、小成本试错。 若是没有,那就苟着、稳着。 2.
最合理的消费,少消费。 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一个开销大的人。 但有一次一拉账单吓一跳,发现一个月消费一万多。
今天心血来潮点个榴莲,明天约朋友吃火锅。 有时,觉得加班辛苦点一杯咖啡。有时,嘴馋了就会买一些零食。 钱就这样不经意间溜走了。
你觉得几十块不是什么大钱,但是架不住消费频次高,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巨款。 况且,这还是没有把购买的一些大件算入在内。
想存钱,得对钱有概念,先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 你可以去掐算一番。 一杯星巴克的美式可以买几个鸡蛋。 一次火锅钱可以顶上几天的买菜钱。
慢慢地,你就对花钱这事会有不同的思考。
巴菲特在有一次成为世界首富时,曾对记者说:“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
该省的钱一定要省,该存的钱一定要存,这不一定会让我们成为富人,但是绝对可以让我们度过苦日子。
03
精神低耗 这些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聚在一起没聊几句,你诉说行业的严峻形势,生怕自己有一天被炒了鱿鱼,工作没了着落。 他吐苦水,一家老小每天的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
话里话外之间,皆是对生活的抱怨和无奈。 这就是普通人的困境,兵荒马乱的不只是生活,还有精神世界。 前两天,有位做工程的读者在后台倾诉。
公司业务持续缩水,顶着房贷车贷,扛着学费医疗费,止不住地迷茫和焦虑,问我该怎么办?
我告诉他,日子如果很糟糕了,那你不能让内心跟着崩塌;日子如果还没那么糟糕,那何必给自己平添苦恼。
今天,我趁着这篇文章想再给这位读者朋友两个建议。 1. 期待少了,幸福就多了。 前段时间,一位社科院硕士送外卖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
毕业三年后,他当过老师,做过普工,最后一次失业后,他放下身段去送外卖。 面对外界的各种争议,他说: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没什么好丢人的。
很多人缺少这样的心态。
可能之前是大厂的高管,拿着几万的月薪,找下家时非得奔着不比这差的薪资,可找来找去,没找到一家满意的公司,最后长吁短叹工作不好找。
还有的人可能是名牌大学毕业,或者有海归光环加身,想找一份光鲜体面的工作,不肯屈就于一些低门槛、低薪资的工作。
有一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现在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真的没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我们与其四处埋怨,不如放低期待,先有一份收入,先活下去再说。 像这位送外卖的社科院硕士,我就挺佩服他的。
他无条件地接受了工作难找的现实,认认真真地送起了外卖。 你会觉得他活得很失败吗?
我反而会觉得他能降低自己的预期,放下身段去赚钱,在这个年头会过得更自在点。 有股东向芒格请教关于幸福生活的话题。
他问道:您是一位智者,请问遵守哪些原则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芒格回答说:想过得幸福很简单,降低自己的预期。
是的,期待少了,幸福就多了。 2. 焦虑少了,日子就好了。 我有一个发小很有意思。 他没工作的时候,一直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等有工作时,又一直害怕失去工作。 这一年中,他身心在焦虑中煎熬着,没有一刻的安宁。
可就如傅首尔说的:坏事还没有发生,你就提前焦虑,就等于你遇见两次坏事。 而且在我看来,坏事就算发生了,未必就是天大的事。
你想一下你以前的经历: 小时候忘戴红领巾会觉得完蛋了,高考没考不上一个好大学就觉得人生毁了,毕业工作时出了纰漏就觉得天塌了。
后来回头一看,考不上好大学,工作捅了篓子,被裁员失业都是风轻云淡的小事。 天大的事和屁大点事之间往往只隔着时间。
人生的容错率,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关关难过关关过,生活无非是见招拆招。
我记得贾樟柯在一次与董卿对谈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来没有恐慌过,我的奶妈,靠摆一个茶水摊可以养活一家人,我为什么不能养活我自己呢,我觉得没有什么生活是我不能过的。
生活很难,也没那么难,别老想着最坏结果。 风吹哪页,读哪页。你比你想象的更能扛住事。
心理学家李松蔚提到一件事。
很多读者因为对生活充满担忧,会跑来向他请教一番。
他总会这样回复:我祝你具有在不确定中好好生活的能力。
我很喜欢这个说法。
什么是好好生活的能力?
在我看来,是要管好钱袋,少折腾,也要守好脑袋,不慌乱。
开启这样的低耗模式,我们都可以靠自己熬过生活的刁难。
把自己调节到低耗模式
01
在合肥,我们有一个老乡交流圈,偶尔会聚一下。 直播带货火了以后,餐桌上的话题就离不开这个话题。 其中一个老板摩拳擦掌,投资了一家杭州的MCN机构。 但仅仅半年之后,这位老板就有点撑不住了,创业烧钱的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直播是很赚钱,但也是要有一定门槛,没有一定段位的主播、没有精准的玩法策略,玩不转这个行业。 上周,他因为知道洞见直播搞得有声有色,特地约我见了一次面,想取经一下。 这一次见面,我明显感受到了他心态的不同。 以前聚时他谈笑风生,让人感受到一份从容与自在。 现在呢,他除了焦虑,还是焦虑,像是站在悬崖边一样,没有一点安全感。 这次的失败,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年头赚钱不易,他陷入了持续的内耗中。 这一个老板其实不是个例,我发现这几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 一方面瞎折腾,乱捣鼓,想多积粮,熬过这个冬天。 另外一方面,心里又慌得紧,装满了一箩筐的愁绪。 但如一句话所说的:守不住钱袋子,就守不住生活;守不住内心,也守不住生活。 其实,今后几年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把自己调节到低耗模式。
02
经济低耗 几个月前,网上都在热议一个话题:30万定律。 很多人一旦存款到了三十万,觉得兜里有点钱了,就胡乱捣鼓了。 开始投资创业,开始随便辞职,开始高消费,一番折腾之后回到解放前。 把钱折腾没了,生活就会来折腾我们。 所以未来几年,一定要盯住自己的钱包,不奢望赚大钱,但至少要少掏钱。 把钱牢牢攥在手里,你才有底气去迎接周期的波动。 1. 最好的投资,是少投资。
这几年,邹市明屡次上热搜,不是因为他的拳击,而是因为他的投资。 凭借赛场上的辉煌战绩,他给自己攒到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退役后,他立刻决定自己创业,先后投资了体育、餐饮和娱乐等多个行业。 邹市明在采访时说:“我能打赢世界冠军,还担心搞不定一家公司!” 然而投资几年,他亏得一塌糊涂,还变卖了许多房产。 名人有财力、有资源、有人脉尚且都如此。 对普通人来说,一入投资深似海,想赚到钱是极小概率的事。 之前,我有一个朋友,觉得打工没前途,见奶茶利润可观,想压上全部积蓄开奶茶店。 我马上劝住他,想赚钱是好事,但别乱跳坑。 你以为是大展拳脚,往往是以身犯险。 如果真的找到一条形成闭环的好路子,可以轻资产创业、小成本试错。 若是没有,那就苟着、稳着。 2. 最合理的消费,少消费。 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一个开销大的人。 但有一次一拉账单吓一跳,发现一个月消费一万多。 今天心血来潮点个榴莲,明天约朋友吃火锅。 有时,觉得加班辛苦点一杯咖啡。有时,嘴馋了就会买一些零食。 钱就这样不经意间溜走了。 你觉得几十块不是什么大钱,但是架不住消费频次高,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巨款。 况且,这还是没有把购买的一些大件算入在内。 想存钱,得对钱有概念,先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 你可以去掐算一番。 一杯星巴克的美式可以买几个鸡蛋。 一次火锅钱可以顶上几天的买菜钱。 慢慢地,你就对花钱这事会有不同的思考。 巴菲特在有一次成为世界首富时,曾对记者说:“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 该省的钱一定要省,该存的钱一定要存,这不一定会让我们成为富人,但是绝对可以让我们度过苦日子。
03
精神低耗 这些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聚在一起没聊几句,你诉说行业的严峻形势,生怕自己有一天被炒了鱿鱼,工作没了着落。 他吐苦水,一家老小每天的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 话里话外之间,皆是对生活的抱怨和无奈。 这就是普通人的困境,兵荒马乱的不只是生活,还有精神世界。 前两天,有位做工程的读者在后台倾诉。 公司业务持续缩水,顶着房贷车贷,扛着学费医疗费,止不住地迷茫和焦虑,问我该怎么办? 我告诉他,日子如果很糟糕了,那你不能让内心跟着崩塌;日子如果还没那么糟糕,那何必给自己平添苦恼。 今天,我趁着这篇文章想再给这位读者朋友两个建议。 1. 期待少了,幸福就多了。 前段时间,一位社科院硕士送外卖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 毕业三年后,他当过老师,做过普工,最后一次失业后,他放下身段去送外卖。 面对外界的各种争议,他说: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没什么好丢人的。 很多人缺少这样的心态。 可能之前是大厂的高管,拿着几万的月薪,找下家时非得奔着不比这差的薪资,可找来找去,没找到一家满意的公司,最后长吁短叹工作不好找。 还有的人可能是名牌大学毕业,或者有海归光环加身,想找一份光鲜体面的工作,不肯屈就于一些低门槛、低薪资的工作。 有一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现在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真的没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我们与其四处埋怨,不如放低期待,先有一份收入,先活下去再说。 像这位送外卖的社科院硕士,我就挺佩服他的。 他无条件地接受了工作难找的现实,认认真真地送起了外卖。 你会觉得他活得很失败吗? 我反而会觉得他能降低自己的预期,放下身段去赚钱,在这个年头会过得更自在点。 有股东向芒格请教关于幸福生活的话题。 他问道:您是一位智者,请问遵守哪些原则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芒格回答说:想过得幸福很简单,降低自己的预期。 是的,期待少了,幸福就多了。 2. 焦虑少了,日子就好了。 我有一个发小很有意思。 他没工作的时候,一直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等有工作时,又一直害怕失去工作。 这一年中,他身心在焦虑中煎熬着,没有一刻的安宁。 可就如傅首尔说的:坏事还没有发生,你就提前焦虑,就等于你遇见两次坏事。 而且在我看来,坏事就算发生了,未必就是天大的事。 你想一下你以前的经历: 小时候忘戴红领巾会觉得完蛋了,高考没考不上一个好大学就觉得人生毁了,毕业工作时出了纰漏就觉得天塌了。 后来回头一看,考不上好大学,工作捅了篓子,被裁员失业都是风轻云淡的小事。 天大的事和屁大点事之间往往只隔着时间。 人生的容错率,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关关难过关关过,生活无非是见招拆招。 我记得贾樟柯在一次与董卿对谈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来没有恐慌过,我的奶妈,靠摆一个茶水摊可以养活一家人,我为什么不能养活我自己呢,我觉得没有什么生活是我不能过的。 生活很难,也没那么难,别老想着最坏结果。 风吹哪页,读哪页。你比你想象的更能扛住事。
心理学家李松蔚提到一件事。
很多读者因为对生活充满担忧,会跑来向他请教一番。
他总会这样回复:我祝你具有在不确定中好好生活的能力。
我很喜欢这个说法。
什么是好好生活的能力?
在我看来,是要管好钱袋,少折腾,也要守好脑袋,不慌乱。 开启这样的低耗模式,我们都可以靠自己熬过生活的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