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大同九龙壁和观音堂

2024-02-29 10:41:22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十五天) 5月2日

       昔时的明代王府在清军的“屠城”中被付之一炬,化为瓦砾之地,而作为诸侯宅第前的影壁却得以独存。像一个巨大的广告牌,面对着空旷,展示着残存的余威和落晖。

       太长了九龙壁(影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像一道竖立的跑道,照片总也拍不好。

       前为倒影池,长30多米,是用来映照九龙壁的。九龙壁朝北,面对虚无了的王府,尽管使用了黄、绿、蓝、紫、黑、白等色泽鲜艳的琉璃构件,仍免不了一身幽幽的背光。

        据《大同府志》记载,九龙壁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建造时间最悠久、长度最长的九龙壁,游客在这里纷纷打卡正在于此。

       再叙观音堂。

       通往云冈石窟的大道上车流不息,几乎无人注意到一侧小山岗上的观音堂。观音堂洞下是一条古道,当年的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曾在这里歇脚,券洞下留有林徽因的照片

 

       非常清静,是个化外之地。三龙壁,不同于前面看到的九龙壁(单面),它是双面琉璃龙壁,明代遗物。

       正殿观音殿建于辽代,毁于兵火,现存的建筑系顺治8年(公元1651年)重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为抱厦,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

       值得一看的是殿内的一堂石胎彩塑造像,一般认为是辽代的,也有认为是金代的。虽历经兵燹,寺院损毁而石胎独存,外包细泥,描金涂漆,浴火重生。

 

       殿内正中石雕观音立像6米高,其余2米多或2米不等,观音正前方施蓝色发髻的为接引佛。

        两侧为八大明王和两护法。八大明王出自《大妙金刚经》,密教佛、菩萨的“忿化身”。大同观音堂八大明王发式来源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这就是契丹族男子的一种发式——髡发。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有少量余发作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散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我们现在看到,这种“髡发”有重生迹象,成为部分男子炫酷的发型。

       观音堂的造像艺术我不予置评,或许在这里参观的只有我俩,太冷清了,摆脱不了阴的感觉,如果让我在观音堂借宿一夜,那肯定会是恶梦连连的。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