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想象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标签:
存在就要承受斗争哲学改变内耗习惯客观规律 |
分类: 原创 |
思维和想象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知的两个重要方面,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这两种能力,发挥智力和创造潜力,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思维和想象都是人类灵活运用脑力的表现,两者之间有若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处理问题时,思维和想象常常相互作用,互相促进。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推理,而想象则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数学模型和形象化思维。
思维是指人类在处理信息和问题时使用的过程。它涉及到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思维是人类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它需要大量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
想象是指在没有真接感官输入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内在的心像来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境。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基础,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可以创造出无数美妙的事物。
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不是理性思维,而是性灵,性灵包括想象直觉感悟,这是创造性的源泉。严密的理性思维不能够创造什么,创造需要伟大的直觉、宏大的想象和深切的感悟,这些都超出理性的逻辑。这种性灵力量的滋养来自于艺术,来自于心灵的愉悦和放松。
为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性,我们可以往好的方面想象,也可以往不好的方面想象。当存有偏执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后,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把事件问题化,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负面的事物或情境,以成全偏执的思维模式。这样一来,想象也把理性思维带偏了。斗争模式错了,千方百计去推理论证,还是逃脱不了无谓抗争的模式。要想改变,就要从大方向上,从质的的层面改变斗争模式——不进行无谓的抗争。
功能为服务客观现实而存在,沙漠中开车,四驱的就是比双驱的有劲;飞机有双翼,并借助空气流体力学,就能在空中飞行;轮船借助浮力,配以发动机,就能在水面上航行……而想象也是为能动性地改变客观现实服务,为人类更好地存在于当下服务,最起码不能让想象出的东西成为阻碍实现个体意图的累赘,更不能让想象功能本身掣肘个体的成长和进步。
人类为什么能进化出思维和想象,正是因为它们能帮助人更好地应对,而不是搞内耗,不是自吓自,更不是创造负面累赘,而是辅助人类更好的认清客观现实世界,更好地生存生活。
凡事有度,反思也要有度。过度思索,则会矫枉过正,和智慧并无交涉。想象中的不好的问题,不好解决,往往也无法解决,何必还往不好的一面想呢?即便想到了不好的一面,何不彰显大度大气,一笑置之。
养成排斥不完美的习惯,人总会感觉自己处于不完美的状态,并时不时地会因检索不完美而引发不安。巴菲特说:“除了死亡和病痛,你所有的痛苦都是思维方式造成的。”真正的反思,要能从思考中华丽转身,即时融入当下。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是答案。”而如果试图通过主观分析论证解决客观现实问题,则是在做无用功,会力不从心,因为客观现实的改变建立在客观现实变化的基础之上,主观想象改变不了客观现状。
当下是过去的终点、将来的起点,能动性只能着眼着力于当下的客观现实,才能引发实质性作用和变化,才能对自我个体的存在和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站着不动,永远是观众;想到,做到,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