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为之事须直接承受

(2023-06-16 11:42:36)
标签:

存在就要承受

斗争哲学

改变内耗习惯

客观规律

分类: 原创

承受是最客观现实的状态,我们时刻处于承受的状态,舒服的承受有利于生命更好的存在。自认为的好事、正常事,我们不会多想,容易接受,而自认为不好的事,往往难以接受。主观上一时难以接受,进行排斥抗争,其目的还是想说服自己接受,想获得情感上的舒服承受。

并不是一时不愿意承受,客观上就不承受了,事实是,无论你愿不愿意承受,客观上你都在承受着。只是主观上一时不愿承受,违背客观上必然承受这一规律,产生的不良情绪能刺激人即时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便获得更好的承受,以便更有利于自我存在下去。

一切都在遵循规律发生着客观变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使事物的发展变化尽可能的满足主观意愿,这就要求我们除了适应之外,发挥能动性的时候还要遵循规律,而不可进行无谓的抗争。进行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无法使人获得更好的承受,这种劳而无功的斗争会受到惩罚,使人焦虑痛苦,不利于生命的存在。因此,对于无能为力的事,不要进行无谓的抗争,而应直接承受。

排斥抗争的前提和目的是解决矛盾问题。需要承受的无能为力的事,无为而直接承受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办法,正常的事直接承受就不成其问题了,违背规律刻意排斥,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自找麻烦。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我们除了承受,允许其客观存在发展,别无他法。一些问题在谈笑幽默中得到解决;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被淡忘,而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在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转化为好事……因此,不要太偏执。

何况,凡事都有两面性,要多往积极的一面想。一切都必须承受,承受承接着一切,这是一切的根基,说到底,无论能否解决,我们都还要客观承受。人生的最大的认知就是:既然斗与不斗,斗赢斗输最终都要承受,对无能为力的事何不直接承受,何必花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代价,去做毫无意义的无用功呢?!也正是有了承受一切的认知态度,才能无所挂碍、无所畏惧,才能更好地选择可为之事,更好地做事,更好地存在。

检索到不完美会产生不安,而又不能在现实中进行实实在在的斗争,难以有实质性进展,才试图通过自我说服获取少许的心灵慰籍,而这种心理安慰永远形成不了实质性进展(人能本能界定所斗之事是否有实质性进展),这种违背生命进化规律的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只是偏执者的一厢情愿,只能使人过敏于不完美和不安情感,形成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

而现实中的不完美数不胜数,不计其数,还是我们无能为力难以斗赢的,如果与之斗,形成热灶效应,形成检索不完美并与之斗(自我说服)的习惯,人主观上则会认为这样的斗争有意义,认为值得斗而纠缠其中,而实质上是这些不完美再正常不过,会伴随我们一生。

无论痛苦大小,每次来都是一次锻炼机会,不去管即可。再不安,再痛苦都不去管,都直接承受下去,看能怎样?!其实,“不去管,任不安搅动痛苦”真的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因为这原本就是对付无能为力之事的应有态度。就像生命进化出的痛觉,因为温度高,被烫疼后人会本能躲闪,以防烫伤,做不可为之事会痛苦,这就在提示人不去做而直接承受,因为是不可为之事。只是之前我们偏执,才想着排斥不安,才想着消除痛苦,才会陷入恶性循环。

反过来讲,真有了直接承受的客观态度,真正承受了,就不会排斥无能为力的东西,不会进行无谓的抗争了,因为我们已本能认知到对于不可为之事就应该直接承受的,生命进化已赋予人类这种功能。

因此,面对虚幻无奈之事,我们首先考虑到的应该是无能为力,而不是如何去解决,大前提都已经是无能为力了,还考虑怎样去解决,岂非缘木求鱼,自讨苦吃。和无解之事和解,而不是较劲,这才是最大的智慧。禅门有句话:“天下事,了又未了,何妨不了了之。”这是对无能为力之事的无奈,即便抗争也无所得,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这样也就放下了。

 不可为之事须直接承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