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承受
标签:
斗争哲学存在就要承受改变内耗习惯客观规律 |
分类: 原创 |
存在就要承受,没有承受说明该物质就不存在,承受状态是一切物质的存在表达,是一切作用和变化萌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各种无数的变数,我们才会有客观的体验,客观的判断,客观的作为,才会有事物的客观变化,才不会使人偏执于虚无虚幻之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本身也在承受,整个世界都在承受的基础上循规律运转,这就要求人的主观上承受和接受成为一种常态,允许一切的发生,从而达成主观上臣服并统一于客观。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与之相对应的是:承受第一,斗争第二。承受是客观物质意义上的相互作用,斗争是主观意愿下的能动性发挥。在承受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是否要斗争和如何斗争,以便获得更好的承受。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发生着变化。矛盾斗争是物质运动的本质和生命进化的本源,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斗争在承受的过程中发生,生命在矛盾斗争中演化,斗争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承受,以便更好的存在,人类的进化、个体的生存正是围绕这一运行机制展开。
承受和斗争辩证统一,互为一体。斗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承受的过程,无论进行何种斗争,人都在客观承受。不需要斗争就能解决处理的问题,就无须斗争。斗争是为了更好的承受,如果斗争不能使人获得更好的承受,就成了无谓的抗争,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无论愿不愿意承受,人都不能进行无谓的抗争。
承受中有斗争,作用才能在承受中得以实施,引发的变化才能在承受中体现,没有客观上的承受,作用和变化就无从依附,就没有斗争,也无法进行斗争。在真正承受的基础上,才能客观认识和应对,才能进行客观的斗争。承受专门为客观存在而生,无论愿意与否,无论进行何种斗争,人都在承受着。
马克思说:“动物活着是为了吃饭,但人吃饭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人比动物优越,人,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和自由。”能动性发挥专门为客观规律而生,斗争要遵循规律,人生就是做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以获得有利于生命体的更好承受,以更好走完作为生命存在的过程,生命也正是围绕这一机制进化。
发挥能动性只是主观意志参与下的行为活动,无论能动性是否参与,客观上人都在承受着,就像植物存在的过程,没有主观能动性参与,生命体仍然是在承受中发生着变化。
存在就要承接,能力再强,再牛,即便无所不能,即便能解决世上的任何问题,也要有承受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承受的过程,解决问题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承受。
物各有属性,物性各异,不存在无所不能的物,也不存在无所不能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了真正承受的心态,才不会妄为,不会做无用功,不会进行出力不讨好的无谓抗争,因为我们知道无论能与不能,自己总归都要承受,一切的客观运动变化、一切的主观体验感受都要承受。遇见无能为力的事,只有不去在意,不去进行无谓的抗争,才是最客观现实的应对,才能获得主观感受上的更好承受。
人生就是一个存在过程,我们可以发挥能动性追求美好,但是一切必须以承受为基础。为有价值的需求进行有动机兴趣、有进展奖赏的斗争能给我门带来好的结果让我们承受,而面对无能为力的事,不进行无谓的抗争就是在顺道而行,就是最好的选择,其结果如何我们都应敞开心扉主动承受。
人生就像燃放着的烟花,最终都会归于寂灭,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人就应该像烟花一样绽放自己,而不是做一个闷炮,在内耗中过完一生。认识到人生本是一场空,我们才能想着做些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事情,以便能留下些痕迹,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有事可做而变得充实和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