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赋予人类检索的本能

标签:
斗争哲学客观规律 |
分类: 原创 |
检索的本能就是在纠错中进化的,如果没有错,没有不完美,就不存在检索;如果检索错误对人类不但没有帮助,甚至还有害,也不会进化出检索功能。
列宁说:当一个人学会反思时,他将步入一个伟大的开始。一个人只有不断的自我审视,承认自己身上的毛病和不良习气,才有机会改变和成长。不断的反思和改正,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你不能发现过去的愚蠢,就说明你比之前进步不大。反思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更好的活在当下,更好的存在。
在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中成长则更重要,武小五在“人民日报微信公号”撰文《学会自省,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摘录如下: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俗话说:“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的途径。”“生活中,一句话说错了,争取下回能说得更有分寸,就是进步。工作上,一件事做错了,争取以后绝不再犯,就是成长。”“一个懂得反省的人,拥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让优势为自己筑梯,让劣势为自己铺路。当过往的经验融合进人生的阅历之中,就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既然不完美正常,检索不完美是人的本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我们就不要排斥不完美,不要排斥对不完美进行的相关检索,只是不要过度执着于检索,更不要养成“把不是问题的东西检索出来并上升为问题进行排斥”的习惯,而是要能“拿得起放得下”,要能随时从容放下,能随时从检索中转入当下的客观现实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无论面对任何结果,最大的特征就是“接纳”和“认命”。当然,认命并不是消极认怂,不是放弃追求,而是学会用智慧去追求。结果一旦形成了,就改变不了了,还有什么好纠结的,比如:飞机晚点了,上当受骗了,说错话做错事了,等等,结果已瓜熟蒂落成为事实,再去纠结,再去懊丧已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确实要看到自己的问题,但是你的“问题”、“结果”并不等同于“你这个人”,你要相信你完全可以在下一次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要让“自我反思”变成“自我攻击”。不要用自认为不好的结果折磨自己的心,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反思原因,从因上改,从因上修,以后的结果自然会跟着改变。这才是智慧的活法,果上随缘,因上努力,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检索不是为了悔恨,更不是自讨苦吃,过度思虑只能事与愿违,而且会对自我造成伤害。只要能从中接受教训,或对可弥补的地方加以改进,检索的目的就达到了,就应为此感到欣慰。
承受是客观必然,检索与否都应甘愿承受,这是检索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丁点的不愿承受,都是在违背规律。用不愿承受的心态反思不完美,就是在违背规律,而以接受教训的心态反思不完美才具有建设性,才算是有进展奖赏的斗争。否则,就不要去反思了,不要做无用功。
即便是主观想象的虚假的东西,那也是要承受、要接受的,因为想象能对人造成刺激,让人做出反应。如果不愿承受,对想象、或想象的东西有抵触情绪,生命就失去了进化出想象功能的意义。我们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想象,但我们必须有承受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如有一时的不愿承受,而去抗争,也是本能认为的应该的、力所能及的,而不是一味的违背规律——抵触想象。
既然承受是客观必然,就不要害怕承受。在敞开心扉承受一切的基础上,才能在混沌复杂的现实中,寻找有意义的可为之事去做,并形成习惯性行为方式,进而拥有一个充实快乐的人生。
(文/时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