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动性不可进行无谓的抗争

(2022-06-16 15:26:23)
标签:

哲学

成长

斗争

分类: 原创

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基本矛盾推动着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的物质在客观承受中发生着变化,人愿意承受是主观意愿在客观承受层面的客观态度,孩童时期的无奈成长使人形成承受一切的基准认知,其间发挥能动性进行的斗争,也是在客观承受着。

从小到大的存在过程中,人类个体会发挥能动性趋利避害。面对无能为力的事,人的心态还是要知趣地回到直接承受的基调,采取无为的应对方式。客观物质的承受和斗争遵循着客观规律,正是这种客观规律作用下的物质运动促成能动性的进化,因此,主观意志参与下的能动性发挥要遵循规律,不可用来进行无谓的抗争,这才是最贴近客观现实的承受和斗争。

能动性是主观意志参与下的行为活动,人通过能动性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这是人与客观现实的契合,存在价值体现在客观现实世界中,为有价值的需求进行有动机兴趣、有进展奖赏的斗争,能更好的生存,并体验到充实快乐等积极健康的情感。人的能动性是从“在现实世界中做可为之事”进化而来,能动性的运用也要围绕做可为之事而发挥。“能动性不可用来进行无谓的抗争”是人有效应对、更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进化的规律遵循

世界原本矛盾和不完美无能为力的事,只有任其客观发生、发展。生命进化赋予人检索本能,在检索不完美的基础上能接受教训或有所改进就达到了目的,就是最大的欣慰和成功。检索到不完美正常,认知到不完美产生不良情感正常。情绪是人类的朋友,能提示人目前的状况,不要排斥不良情感,不要想着摆平不良情感,不要进行无谓的抗争。所谓无谓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无能为力的,二是无意义的。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斗不过的,或者不值得斗的偏执地进行无谓的抗争,则是自讨苦吃,且于事无补

为摆平不安进行自我劝慰属于无谓的抗争虽然偶尔有点小成效,使人获得些许的心安,但是也不要走这条途径,不要养成这种抗争习惯毕竟不完美太多,自认为需要自我说服的事情太多,无穷无尽,形成习惯后会使人倾向于内斗思维模式有种岌岌可危之感。这种抗争本身没有意义因为起点不对,把本该直接承受的正常的、必然发生的、无须管或无能为力的东西看成了不正常,处理这种“不正常”的东西时,又没有能推进实质性进展的手段,只能寄托于自我劝慰。这种做无用功的自我劝慰不能产生现实成效,现实层面的主要矛盾问题也不能得到解决,何况更会有很多自我劝慰不了的情况,最终还是要无奈承受

不同的斗争方式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在热灶效应的助威下,这种无进展无奖赏的主流思维模式斗争方式只能使人体验焦虑不安等消极情感,也只能使人越斗越败,难以自拔正是因为养成了摆平不安的习惯,潜意识才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出众多的不完美,寻找出众多的不安让去摆平,从而使人陷入恶性循环。

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矛盾,惯性维护平衡使得人形成本能习惯,本能更会调动一切机能成全习惯。要想改变习惯,就要通过发挥能动性的有效作用,造成变化,通过用新的行为模式代替旧的无效的内斗型思维模式,来建立新的习惯

人生中总有不完美,现实中总有力所不能及只要还存在下去,就必然要经历承受众多的不完美,体验着不安的状态。不去在意,不是排除完了,不是自我说服了,而是愿意承受这些正常的东西。对待这些斗不赢、不值得斗的东西,只有直接承受,养成不进行无谓抗争的习惯,才是最客观现实的态度。

当排斥不完美并进行自我劝慰时,提醒自己:不是要在自我说服里兜圈子,找突破点,而是不要进行这种无谓的抗争。无为不失为应对不可为之事的好办法,对于无意义的或无能为力的东西,不赋予个人主观色彩和努力,只是客观的认识和承受,允许其按照自有规律存在下去。

本能认知界定不可为而无为,界定为无意义而不屑,界定为而去……是为了针对不同的事件以相应的不同方式应对,以便能更好的承受,更好的存在。承受的态度是一切态度的基石,真正承受了,就不会再有“斗”的压力,也不会再有无缘无故的“斗”。能斗的斗,不能斗的直接承受。现实生活中能做的有价值的事何其多,何不找点事做,充实愉悦身心的同时,兴许还能成就一番事业。

 

能动性不可进行无谓的抗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