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2021-08-25 07:56:12)
标签:

旅游

图片

历史

情感

杂谈

分类: 游记、情感
                   佛教传播发展重地    其名山石窟扬中外
                   土木建筑历史悠久    艺术水平叹为观止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观音菩萨5尊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恒山悬空寺,1500多年的历史,殿堂40余座,连成1片,高挂于悬崖峭壁上,极具惊险,奇妙!!!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仕女像   北宋,公元1102年,山西晋祠圣母殿中,堪称我国北宋彩塑之精品


山西佛风遗韵篇

       佛教是世界3大宗教之1 ,最早兴起于国外,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符合中国国情,得以迅速传播
       佛教的因果哲学深入人心,全国佛寺遍及,佛像不计其数,香火旺盛。。。,从中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追求
       山西是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内有全国4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还有全国4大石窟之1的云冈石窟,和享誉中外的天龙山石窟,隐于乡间古刹的各种佛像更多
       佛风遗韵是山西博物院1个重要展厅,按照时间序列,展厅佛教内容分3部分:北朝风貌、盛唐气度和人间情怀,展示着山西省,上至北魏,下到明清间,1500余年佛教在山西传播的程度,和佛像艺术在山西的发展历程
        厅内展示的佛像于石刻、造像、木雕、壁画、经书、水陆画中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一进入展厅,就见1尊好美、被汉化了的山西佛像,其吉祥如意的脸孔,透过微笑,送出仙气,迎接来客

厅里有许多佛像,进入即感,来到佛的世界,佛气缭绕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上图佛的周围有多座7级4面佛塔,每级4面都有1佛龛 ,龛内均有1佛,每座塔计有28佛
佛塔也称宝浮屠,方坟等,用于存放舍利子或圆寂的高僧等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北朝佛像艺术珍品    王黄罗等人造像碑 北魏(公元386—534年)
      碑上方1龛内有1合掌佛,碑下方有1大佛龛,内刻1佛2弟子,其上方刻6尊飞天浮雕,2边各有1蟠龙柱,碑的4周还刻有350余龛,内均有佛像,谓之千佛像
王黄罗等人是供养者,对吧?!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经帝王显贵推崇,炽烈传播,这从山西有北朝佛艺遗存200余处,石窟寺、摩崖造像,单体造像及造像碑更是难以计数,就能窥见

学历史长知识,原以为南北朝如西周和东周、北宋和南宋等按时间序列分为南朝和北朝,现知晓是同1时期,按地域名之,南朝有宋、南齐、南梁、南陈等国;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观音菩萨5尊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砂石质,贴金彩绘,透雕双树背光,高浮雕伎乐飞天,及2龙奉塔;主尊观音头戴化佛宝冠,身佩璎珞,手施说法印
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的异族模样,中后期逐渐汉化,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南朝名士形
以上北朝时期的2塑像,印证了这种传承的演变过程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至唐代,民族风格日益明显  :解氏造弥勒像,唐代(公元618—907年)
弥勒结善跏跌坐于须弥座上,从气度看有盛唐风气,雕刻上精雕细缕,属上乘之作
背面上部阴刻牡丹纹,下部造像主及石匠“后稷胡宗德”,为北宋宣和4年(公元1122年)补刻

佛教传播至隋唐极盛,且唐代成就了佛教艺术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完成了佛教雕塑艺术的民族化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唐以后佛艺术逐渐趋于世俗情结       观音菩萨立像,辽(公元907—1125年)
外来的佛文化及其内在哲学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融入浩海的中华文化之中,常常超越宗教的藩篱,成为社会文化艺术生活中的习见题材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菩萨像屏  北宋(公元960—1127)

佛文化在山西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映射出异域的宗教和哲学,是如何被改造吸收,融入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的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合掌露齿菩萨,辽代,山西大同华严寺薄迦教藏殿
此佛打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女子“笑不露齿”,据说为辽国的1少女之范本,其中有故事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木雕菩萨像,明代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鎏金准提菩萨像  3面6目18臂通常   明(公元1368—1644年)
 此菩萨,非千手观音,为佛教中显宗、密宗共尊的大菩萨

佛教作为中国雕塑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历时漫长
与之相应佛教艺术发展迅速,石雕、木雕、彩塑佛像、金刚遗像等 经久不衰
宗教虚幻,艺术真实;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山西土木华章

       游览毕山西省历史文化专题展厅,继续参观艺术专题展品,首先来到土木华章厅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我国仅存4座完整的唐代建筑,全在山西,具体为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和苪城广仁庙正殿

       山西现存历代古建筑18000余座,尤以宗教建筑居多,门类齐全,有雄浑壮美的唐、五代、辽建筑,严谨端丽的宋、金建筑,朴实豪放的元代建筑和精巧繁缛的明清建筑

       这近2万座古建筑,或巍峨于通衢大邑,或隐逸于深山远村,成为历史变迁的无言见证

       附属于其中的彩塑、壁画和琉璃艺术,已与古建筑融为1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山西土木华章厅内,陈列的历代建筑仿制品缩小版,或图,琳琅满目,精彩诱人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恒山悬空寺,图片,位浑源县,始建北魏晚期,共有大小殿堂40余座,全都高挂于悬崖峭壁上,惊险、奇妙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东岳庙飞云楼  位万荣县,始建于明朝公元1506—1521年,总高23.3米,奇特在于4层屋檐,有12个歇山顶,32个飞角,307组层叠斗棋,使整个楼阁若万云簇拥,飞逸轻盈

此造型华美娟秀,结构之奇特复杂,为我国古代楼阁式建筑中的精品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佛宫寺释迦塔

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式木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塔,建于公元1056年,位于应县

此塔,5层6檐,平米8角形,塔体全为纯木结构,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米

山西古塔现存300多座,延续1500余年,自北魏到清末,形状有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墓塔式、喇叭塔式等

塔,梵语谓浮屠;中国佛寺塔,是印度窣堵坡(即单层圆形墓塔),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相结合的产物,上图塔即是


土木古建筑中的彩陶、琉璃、壁画艺术  

1.彩塑艺术 

       山西现存历代彩塑计1.3万余尊,分布范围之广,时代跨度之大,全国罕有,其间,山西彩塑,从北朝石窟发轫,自唐至清,历代皆有,绵延不断,佳作纷呈,构成了完整有序的彩塑艺术体系

彩塑,即彩绘的泥塑,它是中国雕塑艺术和使馆建筑艺术的重要内容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1)南禅寺大佛殿全堂    唐代公元782年,位山西省五台县  

殿内共有17尊彩塑,各像面容丰润,神态自然,服饰简洁,衣纹流畅等,为唐代彩塑精品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2)  仕女像   北宋,公元1102年,为山西晋祠圣母殿中最精彩,堪称我国北宋彩塑之精品

殿中圣母2侧21尊宫娥仕女群像,突破宗教偶像的范畴,如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宫廷中的主从关系,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其服饰鲜丽,装束得体,面貌清秀圆润,造型潇洒俊俏,个性鲜明,活灵活现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3)星宿像  明朝,位山西临汾市太符观

元明清彩塑艺术特点:更多流于追求技巧和装饰,其精神内涵的塑造,既不能远追盛唐,也无法与宋金相比,但在山西地区却不乏巧夺天工的精品,如图中彩塑  

琉璃艺术

       山西现存最早的建筑琉璃,在宋、辽、金时期,代表作品:大同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肃州崇福寺的弥陀殿、晋城玉皇庙的玉皇殿等,鸿篇巨制,叹为观止

       宋代开始,琉璃制品广泛用于宫廷、衙署、寺庙和祠宇等大型建筑上,并形成规制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1)    早期的琉璃制品

 琉璃的产生,最早源于商周时期出现的玻璃工艺和釉陶技术,战国时期出现了陶胎琉璃制品,汉代琉璃主要用于制作随葬明器,也称“釉陶”,北魏时,始用于建筑屋顶不构建的装饰——既美观又防水耐用,其后,广泛用于历代建筑。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建筑琉璃难睹真容,历代出土的墓葬明器,却有诸多揭示,早期建筑的琉璃风貌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2)   元代琉璃制品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3)   明代琉璃艺术品  (A)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B)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4) 清代琉璃制品 (A)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B)

 

 寺观壁画艺术

       山西现存古代寺观壁画多达2.7万余平米,分布在近百座寺庙之中

       这些作品时代衔接,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华艺高超,其中许多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典范之作

       中国壁画滥觞于原始社会的岩画,秦汉以后,特别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道2教兴盛,寺观壁画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主流,名家大作纷至沓来,以后千余年乱世兵燹和盛世翻新,都成为古代建筑和壁画的“毁灭者”

        当时的寺观壁画大都消失难觅,幸而在山西罕有遗存: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存有晚唐壁画61.68平米;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存有五代后金壁画46.8平米,虽见残损,精气未减,当属稀世奇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1)     西方佛会,唐代,公元857年,位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

释迦牟尼居中说法,身旁5菩萨胁侍;左边观世音,右边大势至,2组人物赴会听法,因年代久远,画中铅粉已变为铁青色

整幅壁画的造型和笔法与同期敦煌壁画颇多相似之处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2)   众菩萨   唐代,公元857年,位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

众菩萨,皆头顶祥云,脚踏莲台,仙境氛围

山西太原游记之七:山西博物院(二)佛风遗韵、土木建筑2021年04月18日
(3)这壁画很美,估计也是唐代,没有摄下说明,不能妄下定义

知者望告知,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