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尊(西周时期),博物院镇馆之宝,大鸟回眸,小鸟偎依,亲情之举,栩栩如生



明代至清中期,晋商崛起,扩张经济,走向全国,且创造准货币票据,提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润滑程度
走出迎泽公园,前往山西博物院
乘3路公交车,9站后下,附近即是,11时进入, 疫情下必要的检查检测手续,省博物院更严格
山西的历史悠久、灿烂,它不仅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还是尧、蕣、夏的都城,留有商朝时期大范围遗迹,更是近3000年前,有着中国历史上600年的最辉煌业绩,晋国霸业,遗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以后的明清时代,晋商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等的流通,把晋商票据推向全国及海外,应用到极致


以上,晋国霸业和明清晋商2大卓越成就,一直是山西人的骄傲
纵观山西历史及其地质特点,山西省南部是晋国霸业的发源地、根据地和中心
综上, 作为山西省会城市,位于山西省南部,太原市内的各类大的历史博物院或馆比一般省会城市要多些
山西省博物院,首批国家1级博物馆,位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竣工于2004年,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米,珍贵藏品40万件(截止2015年9月)
山西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2大部分:历史文化专题和艺术专题
前者以晋魂为核心,包括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专题
后者有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芭等5个专题
时间关系,参观游览,我们选择前者为要,后者为辅
是山西的简称,有着重要意义,前者是后者的荣耀和灵魂,其名由来,先于后者: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武王灭商,为巩固政权,沿用商的分封制,把商时期的许多诸侯国分封予其亲属和功臣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千辛万苦,劳累过度,第2年驾崩
周成王年幼,继任期间,唐国内乱,辅政大臣周公派兵灭了唐国
周成王就把唐地分封予胞弟叔虞,世人称后者为唐叔虞,其子燮继任后,改国号唐为晋,晋国从此诞生,之后崛起
春秋时期,山西地区中南部存在10几个诸侯国,其中最强大的就是晋国,兴起于此,发展于此,并吞并周边诸侯列国,称霸于山西及至周边省市
其中晋国杰出的晋文公,机智过人,统领能力极强,在其先辈的打拼业绩上再接再厉,在位6年,与大国楚斗,城濮之战,楚完败,晋全胜
同年5月,组织举行诸侯国践土盟会,会上周襄王册封晋文公为“侯伯”,可以王命讨伐诸侯国,从此晋国霸主地位确立,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5霸之1
山西名,最初出自隋朝,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
元朝时,全国划分为11个行省,其中,元朝腹地中书省中,包括山西、山东等
明朝时为山西行中书省,后更加明确
清朝时,山西地区谓山西省
由上可见:1.山西省地域的人文历史长度几乎相当于华夏民族的
2.晋国曾是春秋时期、山西地域内最强大,最了不起的诸侯国,其600年的发展辉煌,为中国各方面的进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精神至今流芳几千秋,成为山西人民的骄傲、历代皇帝的楷模,被誉为“晋魂”名至实归
3.山西地域从隋朝提出,到明清朝代最后确定,历经1千多年,才最终脱颖而出,固定下来,有其内在规律,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
参观近1.5小时,边参观,越震撼,深深感受到,山西作为华夏文明摇篮,尤其晋国崛起后,600年霸业给中国留下历史久远的文化遗产相当丰富,非常珍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山西探寻到的文物遗址,和出土的文物何其多:
1.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全国200余处,山西就占150余处,博物院展示着旧石器时代的山西地域人类用过的原始打磨的石器
旧石器时期为公元前2、3百万年至1万年前
2.距今1万年前后,为新石器时代,山西已探寻到这时期文化遗存2000余处,从中得出:这1时期,打磨的石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人们还学会制作陶器、建造房屋、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处于氏族公社生活阶段
3.
3、4千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是在以上基础上建立或发展起来,山西南部均有夏商的废墟,发现许多文物
4.更多是晋国兴旺发达期,距今3、4千年左右,还有许多当时作为战利品或交流进入的邦国文物
山西人骄傲说出“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中华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话有道理,这在博物院里有事实依据
文物,时间越久远越稀少越珍贵!!!
明清晋商又为山西历史发展增添了非常耀眼精彩的1段!!!

机遇、素质、图强、国情、周边环境,这5历史因素决定晋国霸业的崛起
公元前11世纪末,周成王把灭了的唐国分封予胞弟,从此世人谓后者唐叔虞,死后,其子燮改唐国号为晋,晋国始祖唐叔虞

晋国周边10几个诸侯国,公元前7世纪,多被其吞并
晋文公上位后,开启城濮之战,完胜大国楚,同年5月举行诸侯国践土会盟,确立晋国霸主地位
晋国辉煌600年,晋侯墓中珍贵文物多多 ,请看以下 几款精美艺术品

1
猪尊(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青铜质地,用以盛酒,形状可爱,比例协调,双目斜耸,尾巴上翘,背上有盖,里面腹空,外有装饰
出土于第1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中

2.鸟尊(时期同上),大鸟回眸,小鸟偎依,栩栩如生
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
此尊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鸟与象为西周最流行的肖像装饰,尤为晋人所喜爱

3.鸟盖人足盉(时间同上),龙嘴,熊链子,兽把,人足半蹲
此为盛酒的器皿,盛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

4.晋侯苏钟(时间同前),全套16件,其中14件曾流落海外,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2件最后出土
此编钟为一种打击乐器,16件为2套,每套乐器8件
晋侯苏编钟,珍贵之处,在于其内刻有铭文355字,记载着晋侯苏率军参与周厉王指挥的征伐东夷战争,战功赫赫,多次受到周厉王赏赐
战功卓越,光宗耀祖,以之为傲,制作此钟,世代相传
最珍贵在于,此次战争,据说史籍无记载,极具研究价值
5
邦国器皿 (1)杨姞壶(时间同前)高35.8厘米,口径12.4厘米
晋穆侯次妻墓中有此一模一样2个壶,此图2壶有大小,拍摄角度关系
壶面均铸“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这是杨国姞姓女陪嫁品
晋穆侯次妻墓中文物远比其正妻多,共计4820件,且晋侯墓中1侯2妻墓,唯有晋穆侯,可见其对次妻有多宠爱

(2)这些是“假道灭虢”的战利品吧?!(时间同上)最右边文物是卜骨,用于占卜
公元前655年,晋国为攻打较强盛的虢国,借道虞国,后者大臣劝说虞侯,不能同意,并把虞与虢国比喻为唇与齿的关系,唇亡了,齿就危险了,虞侯认为与晋国同宗,晋国不会这样做,同意
结果晋国灭虢,返回途中,顺手把同宗的虞国也灭了
由上,从此有了“假道灭虢”和“唇亡齿寒”的成语

战国时期时期文物,螭柄提梁盉(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1种调酒器,高23.4厘米,口径10.4厘米
螭,传说中的龙的9子之1,在此螭首作盉嘴,螭身作盉柄
晋国晚期,公室衰微,6卿专权,后者间又相互倾轧,赵、韩、魏3氏灭虢、范、中行3氏后,瓜分晋国,形成赵国、韩国、魏国3足鼎立,晋国名存实亡
由此,中国由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376年,晋侯被废,晋国寿终正寝

明代至清中期,为山西又一辉煌时期

历史机遇:明朝建立后,为固守疆土,北部设9边重镇,见图
为筹措军饷,行“开中”盐法;为充裕边镇,开边贸马市

山西运城的解州盐池,那里的盐商曾达到500余家,见图说明
铁矿产地山西占全国246个的12.8%,其规模、产量和技术度超过以往;煤,山西得天独厚,遍布
山西商人抓住机遇,最初利用当地的解州盐池、丰富的铁矿和煤矿等优势,逐渐崛起
后抓住山西处于东西南北交流主枢纽道的有利旺商地域,北上南下,东经西贸,行商海内,并开拓海外贸易通道,走上多方位商业经营的道路,积累起雄厚的商业资本,名震全国
为解决现银运送繁难,提高经贸活动的效率,建立晋商票据,据统计明清时期,从兴起到衰落百余年,山西共设43家票据,成为汇通天下的金
融组织,创造白银收入亿万两,促进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