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自主阅读课教学设计
(2018-12-25 09:01:27)分类: 优秀案例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5课时自主阅读课教学设计
课 时 |
课 型 |
年级学期 |
单 元 |
丛 书 |
|
|
第5课时 |
自主阅读课 |
八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八下第二册 《自然物语》 |
|
|
阅读篇目 |
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 |
字数 |
用时 |
|||
《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 |
通过逻辑顺序介绍有关物候知识;大量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 |
1036字 |
2分半 |
|||
《谁解草木大文章》 |
通过逻辑顺序介绍“草木文化”及其影响;大量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 |
1481字 |
3分半 |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
本文撷取大量唐宋诗人歌咏物候的诗词,向读者阐释其中所蕴含的大气自然的语言。 |
2190字 |
5分钟 |
|||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
选取了大量的古诗词来反映物候现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是大量引用植物的诗歌来反映春夏秋冬司机的物候现象;二是引用动物的诗词来反映物候现象中的气温、时令、地域差异。 |
1716字 |
4分钟 |
|||
《南州六月荔枝丹》 |
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
2260字 |
5分钟 |
|||
|
|
|
19分钟 |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
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3.写作(说明的顺序)
(1)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2)明确说明对象,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3)分清说明主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4.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1)讨论“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做什么”的话题,确定各组的宣传活动主题;
(2)搜集网站、课本中相应介绍、权威人士的访问或实地考察等资料,撰写宣传文稿;
(3)制作宣传材料,以展板、海报或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筛选重要信息,明确文章阐述的事理;
2.掌握“引用”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本课时主题概括
筛选信息明文意,巧借引用绘华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PPT出示)
学习活动一(筛选信息
环节1
快速阅读指定篇目《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谁解草木大文章》《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南州六月荔枝丹》五篇文章(约用时20分钟)
(下面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为例,PPT出示)
1.荔枝的肉是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
2.古代记载荔枝的书有十三种。
3.荔枝的成熟期,福建是四月下旬到七月,广东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
环节2
以抢答的形式,学生对PPT所出示的句子进行判断。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信息筛选”题型的考查方式。
【备用】
说明文的阅读有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筛选信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1、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个别词语。如上面第1句原文应是“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透明”,所以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2、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或删减附加条件。如上面第2句与原文相比,少了“现在知道的”条件,所以这三个表述是不准确的;3、在原文的基础上,颠倒个别词语的顺序。如上面第7句原文应是“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把“广东”与“福建”的位置调换,传递的信息不相同。
【评价设计】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筛选课文中信息和理解重要的语句,明晰“信息筛选”题型的考查方式,从而准确理解课文所说明的事理,检测目标1的达成。
学习活动二(寻摘引用
环节1
回顾并进一步明确“引用说明法”相关知识点
【备用】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例如我们学习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环节2
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运用圈点勾画法,做好标注。小组合作交流,并指定代表做展示。)
【备用】
《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文章开头引用古今诗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界生物按照一定的季节规律生长、发育、活动的特点,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评价设计】
“引用”是这五篇文章所共同运用到的典型的说明方法,而且集中于对古诗词的引用,通过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小组合作交流,使其熟练、准确地掌握“引用”的说明方法,并能准确体会其作用,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课堂小结
古人的诗词文句,将大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原来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尽显着生命的奇迹。芳草落木、蝶舞虫鸣,不仅雕刻了古诗词的优雅意境,而且作者行文时对诗句的引用,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文采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