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2018-12-25 08:58:58)
分类: 优秀案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3课时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课 时

课 型

年级学期

单 元

丛 书


第3课时

阅读

引领课

八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八下第二册

《自然物语》


阅读篇目

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

字数

用时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2725

7分钟

2.《落日的幻觉》

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分析落日背后的秘密。

987

3分钟

3.《“声音杀人”之谜》

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分析揭示声音杀人的秘密。

919

2分钟

 

 

 

12分钟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

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3.写作(说明的顺序)

1)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2)明确说明对象,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3)分清说明主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4.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1)讨论“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做什么”的话题,确定各组的宣传活动主题;

2)搜集网站、课本中相应介绍、权威人士的访问或实地考察等资料,撰写宣传文稿;

3)制作宣传材料,以展板、海报或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学习分析、推理的方法,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本课时主题概括

透过现象识本质  科学方法察真相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由多媒体展示《侏罗纪公园》影片的几个片断,让其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1.学习活动一(理清文章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环节1

默读课文《被压扁的沙子》,说说文章阐述的事理。

【备用】

    文章阐述的事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环节2

讨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备用】

首先从发现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含量异常丰富这一现象出发,分析原因的时候与生物灭绝的原因产生了联系,进而引出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然后通过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证明了:造成生物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评价设计】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先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理出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进而明确从某一些现象出发,抓住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学习活动二(学习分析、推理的方法   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环节1

读《恐龙无处不在》,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备用】

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这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单元整体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现在的各块大陆

环节2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探讨如何分析推理出“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现在的各块大陆”这一结论。

 【备用】

1)寻找两个时间点: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早期的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并有机会分散到大陆各个地方;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又开始分裂,并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

2)思考这两个事实背后的含义

3)概括出文章的逻辑链条

 【评价设计】

学生通过填写横线处的内容,然后探讨出如何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横线处的结论,检测目标2的达成。

3.学习活动三(学以致用   分享收获)

环节1

速读丛书P50《落日的幻觉》和P111《“声音杀人”之谜》,说说文章阐述了怎样的事理,理清文章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环节2

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探讨文章如何由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及小组内交流再次检测目标的达成。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如何理清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掌握了分析推理的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分享自己的收获。自然万物在人类面前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同学们也不能停下探索自然的脚步。希望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探索能力,进一步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