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妙招】王平||分层施策,多维并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享
(2025-11-19 08:34:31)
标签:
365教育 |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让我能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说实话,我既感到荣幸,又心怀忐忑,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和专家,我的这些经验还很不成熟,今天就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今天,我想从理论支撑与实操路径两个维度,围绕“分层施策,多维并进”的教学主张,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十年前,我第一次站上讲台给小学生讲课,同时教五年级语文和四年级数学。那时候的我,教学经验不足,满心只想着把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结果闹了不少笑话。记得教四年级数学时,我第一个星期就讲了17页内容,满心以为自己效率极高,还暗自得意。直到老教师们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王啊,你别把他们当高中生教啊,数学一节课也就只能讲得一个例题。小学要想教好成绩要记得,好成绩学生不需要你教,太差的你也教不了,重点去抓中间层次的学生。”这席话如同一记警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是基石,阅读是羽翼,习作是花朵,语文园地则是知识的大熔炉。面对班级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从字词、阅读、习作和语文园地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分层教学策略。
一、理论锚点:分层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学科适配性分层教学并非“区别对待”,而是基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新课标“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理念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分化逐渐明显:有的学生字词基础薄弱,阅读停留在“读通句子”层面;有的能流畅阅读却缺乏深度思考;还有的在写作与综合运用上表现突出。因此,分层教学是破解“吃不饱”与“吃不了”困境的关键。二、实操路径:四维分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一)字词教学:分层夯实,构建“基础—进阶—拓展”体系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和指导。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会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在生字教学时,放慢讲解速度,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字形。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的书写任务外,我会鼓励他们进行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练习,提高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字词的拓展学习,比如了解字词的来源、演变,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好词好句,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的“屹、鼎、沸”等生字为例:基础层学生(字词掌握薄弱):放慢教学节奏,用“字理字源+具象化”方法教学。如“鼎”字,展示青铜鼎图片,讲解“象形字”演变,让学生在写字书中慢写3遍,重点强调“目”的位置;课后布置“抄写+听写”基础任务,确保“课课清”。进阶层学生(中等水平):完成基础书写后,开展“形近字辨析”训练。如对比“沸—拂—佛”,通过组词(沸腾、吹拂、仿佛)、造句巩固;再引入“人声鼎沸”的近义词(震耳欲聋)、反义词(鸦雀无声),提升词汇运用能力。拓展层学生:引导探究字词文化。如“屹”字,拓展“屹立”的典故,推荐阅读《中国名山》中关于泰山“屹立东方”的描写片段,鼓励摘抄并尝试用“屹立”写一句话描述身边的建筑或人物。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课课清”,我们建立班级易错字档案(如四年级“溺”“衔”,五年级“祭”“熏”),每周五用10分钟复盘,通过“易错字闯关游戏”(填空、改错)强化记忆。
(二)阅读教学:分层设问,撬动“理解—分析—探究”思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预习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预习问题主要围绕字词和文章的基本内容展开。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这些外,我会提出一些分析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锻炼他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对于优秀学生,我还会布置一些拓展性、探究性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为例,预习与课堂提问分层设计:基础层学生:预习任务聚焦“谁、做了什么事”,如“蔺相如做了哪三件事?”;课堂提问以“提取信息”为主,如“‘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帮助他们梳理文章脉络。进阶层学生:预习增加“分析因果”问题,如“蔺相如为什么敢带璧回国?”;课堂引导分析人物性格,如“从‘负荆请罪’中,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体现了什么品质?”培养概括与分析能力。拓展层学生:预习布置“探究延伸”任务,如“‘将相和’对赵国的命运有什么影响?”;课堂开展“历史人物辩论”,如“你认为蔺相如的‘避让’是胆小还是智慧?”激发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针对性地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课后配套分层阅读作业:基础层读《成语故事》中“完璧归赵”的白话版;进阶层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带注释);拓展层撰写“假如将相不和,赵国结局会怎样”的短评。
(三)习作教学:分层模仿,实现“规范—创新—升格”进阶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我始终认为,写作离不开借鉴和模仿,而课文就是最好的例文。在习作教学中,我同样注重分层指导。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我会引导他们从模仿课文的结构和语言入手。中等水平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引导他们突破模仿的局限,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深度和感染力。以“写一幅令你印象深刻的漫画”为例,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画老师”要求分层指导:基础层学生:从“模仿课文写法”入手。如借鉴《父与子》的画面描述方式,要求写清“漫画里有谁、在做什么、画面哪里最有趣”,重点把“有趣的细节”写具体(至少1个动作、1句心理描写)。进阶层学生:在模仿基础上“解读漫画含义”。鼓励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漫画是“讽刺浪费”还是“赞扬善良。拓展层学生:突破模仿,“创作漫画+配文”。尝试自己画一幅“咱们班老师的漫画故事”(如王老师的“眼神杀”“魔法粉笔”),再用幽默或抒情的语言配文,提升创意表达能力。我会在课堂上写下水文(现场口头创作片段),如“上王老师的语文课,最不能逃过的就是她的“眼神杀”。谁要是悄悄在抽屉里看课外书,她眼角的余光像装了雷达,“唰”地就锁定目标,那目光不算凶,却带着股不容分说的认真,像温和的探照灯,一下把你的小动作照得明明白白,你只能赶紧把课外书塞回去,乖乖坐直。”用这样真实的班级活动场景示例,给学生直观的写作借鉴。
(四)语文园地:分层复习,搭建“巩固—整合—拓展”体系语文园地是对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拓展,在教学语文园地时,我会同步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通过听写、背诵、做简单练习题等方式,强化他们对字词、课文内容的记忆。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巩固基础知识外,我会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较高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在复习中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主题)语文园地为例:基础层学生:聚焦“基础知识巩固”听写本单元生字词,如“嫂、恳、筛、狱”等,重点强化“嫂”的右半部分、“狱”的结构;背诵《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中的经典语句,如“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完成基础练习题。进阶层学生:侧重“知识整合运用”制作“民间故事知识图谱”,分类整理:本单元故事的人物形象(如牛郎的勤劳善良、海力布的舍己为人);故事的经典情节(如牛郎与织女的相识、海力布变石头的过程);故事的表达手法(如《牛郎织女》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猎人海力布》的悬念设置)。开展“故事片段改写”,将《牛郎织女》中“织女被抓走”的情节,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要求加入心理描写(如牛郎“心像被揪紧”的感受)。拓展层学生:开展“主题拓展探究”对比阅读:搜集中外民间故事(如中国《孟姜女哭长城》、欧洲《灰姑娘》),分析“善恶有报”“勤劳致富”等共同主题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差异; 创作实践:以“我改编的民间故事”为题,对《猎人海力布》进行现代视角改编(如赋予海力布“环保卫士”的新身份,因保护森林而牺牲),或创作一则全新的校园民间故事,融入民间故事的夸张、想象手法。
三、实践反思:分层教学的“变”与“不变”
在语文教学中,“变”的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任务难度、指导方式、评价标准;“不变”的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分层施策,我班学生在每次基础测评是,字词正确率、阅读题得分率和习作优秀率都还是比较高的。以上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教学之路永无止境,我深知这些实践仍有不足。未来,我会继续向各位前辈、专家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分层教学 多维并进”的策略,让语文教学更具温度、更有实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各尽其能”。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恳请大家不吝赐教。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