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减”背景下语文常态课的教学路径-2

(2025-11-06 08:47:35)
标签:

教育

365

二、采取逆向设计,注重习作与教学内容整合

当下的教学中,习作与单篇教学依旧处于分割的状态。纵观不同版本教学课件,几乎没有将单篇教学与习作教学整合。单篇教学更多地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习作教学也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单篇课文中的写法,导致阅读和习作难以基于单元整体展开有效教学。当下,又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完成习作,更加难以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性。

逆向设计,更加注重以终为始的教学思路。对于一个单元内容的学习而言,单元习作是终点,单篇教学为起点。面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首先可以关注单元课文内容与单元习作是否统整于一个语文要素。如果单元导语中的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相一致,则说明单元内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可以有效统一,立足单元整体展开教学。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会发现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与表达要素相统一,阅读要素更加关注方法的学习,表达要素注重方法的运用。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中,提出了具体的习作要求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仔细思考这些具体要求,我们会发现,白鹭、花生、桂花、珍珠鸟在不同作家笔下是各自的心爱之物;课文中都写了白鹭、花生、桂花、珍珠鸟的样子,共同的方法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白鹭是作者观察到的,花生和桂花是作者自己种的,珍珠鸟是别人送给作者的,这就是心爱之物的来历;《桂花雨》和《珍珠鸟》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事例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因此,教学时,可以将单元习作要求提前,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心爱之物,说说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怎么来的。接着,在《白鹭》中学习课文中描写白鹭外形的方法,学写心爱之物的外形,在《桂花雨》中学习课文中运用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方法,学写心爱之物的理由。将单元习作分割在不同课文学习中,化整为零,逐段突破,这样不仅节省了习作教学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单元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整篇单元习作,而是在单篇课文学习中,逐段完成习作内容。随着单元课文教学的完成,单元习作也较好地得以完成。

三、关注评价取向,补足日常教学中的短板

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同步练习训练、单元练习、期末试题。依现状而言,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期末试题。

教学过程中,首要的关注点应是期末试题,期末测评测什么,对于我们日常的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查看各个地区的期末试题我们会发现,现在的试题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现在更加注重对学生积累和学习方法运用的考查。其中,改变最大的一点就是基本上不考察课内阅读内容,而更加注重对课内阅读中所学阅读方法和知识的考察。如学习了《白鹭》,就会出示一篇类似的文本,引导学生给不同画面取名字,思考这篇文中作者借助了什么事物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基于期末试题,我们会发现教、学、评正在逐步走向统一。因此,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大量分析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舍去,以节省出有效时间引导学生对课后习题要求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以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知识。

至于日常的同步练习和单元练习,我们会发现由于各个地方练习内容不同,包括题目质量的参差不齐,单篇练习中依旧存在着大量的对课文内容的考查题型。往往这些题型,仍然比较老旧,对于这些题型,教学中即使没有讲,我们也无需在意,学生完成同步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我们需要警醒的是:即使我们将课文内容分析得再透彻,依旧会在练习中遇到让我们匪夷所思的题目。

基于以上路径,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能够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简化,那么课堂教学时间就会得以充实,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整本书阅读思考。毕竟,培养读书习惯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而这却是当下学生和老师所欠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