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华文的博客
曹华文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08
  • 关注人气: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写一些教学闪念-----孙建锋

(2025-04-07 08:41:58)
标签:

教育

365

很多时候,想写出教学闪念,但很难做到。“只言片语”式的教学写作本身就像杂技一样有极高的语言要求,而闪念甚至比闪电更加难以捕捉。微博、抖音短,DeepSeek,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发表着对生活的简短意见。这种简短不是我说的只言片语,这种简短是一种生命状态的苔藓化。它们大多数既无形式也无内容,只是一种跟风的生理反应,一种社会化的自我归类,以交出自我意识和感知深度为前提,把人简化成丧失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藻类植物。我所说的只言片语式的写作贯穿了人类思想的书写史,形成了一脉精致而独特的文本景观:从赫拉克利特残篇、蒙田随笔、帕斯卡的思想录,尼采的如是说、荷尔德林的诗思、德里达的刻意误读、布朗肖《无尽的谈话》……这个维度上可以开出长长的清单,他们拥有共同的特征,不只是文体形式上的短小精悍,更重要的是他们留住了瞬间的闪念。所谓闪念就是一念之间,就是“瞬间”从长长的时间的河流中突然冲撞而出。我们都生活在时间中,因此看不到瞬间,像无法从河流中凝视一滴水。但每个人又都从瞬间经过,瞬间确认和完成了我们的存在。只有那些杰出的写作者有能力用他们的强力之思将瞬间凸显出来,再用简洁的内心独白将“此刻”定格成语言雕塑。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学闪念比闪电更难捕捉,因为它有一种无法预测的临时性,或者说它是生命意识的即兴创作。闪电可以循着雷声而去,闪念则完全没有章法。闪念可以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式的哲思地震,也可以是尼采写在论著夹缝中没头没脑的一句“我忘记了我的雨伞”。最深邃的思想和最有趣的感受都有可能来自于神秘的临时性,它们是从零出发的旅行,一眨眼就抵达了终点。教学闪念有时是彻彻底底的内心独白。独白的意思就是不存在交流对象,甚至不是对自己说话。哪怕是对自己说话,也期待回应与反驳。教学闪念挤压掉了回应的时间,将自己锤炼成任性的专注。它专注于强烈的过电般的精神冲击,任性于即兴创作才有的自由与激情。齐奥朗说,“我们是创造者兼破坏者,在一个极小的层次上实现着永恒的神话;而我们的每一个时刻,又都在重复和预告,那献给了无限的种子与灰烬的命运”。倘若我们把“绝对的内在性”作为标准,而不考虑文字的体量,那么《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也是在极小的层次上实现了永恒。它们是“瞬间”的巨型建筑,“闪念”的万花筒。他们给了瞬间以厚度,给了闪念以强度。教学闪念有时还意味着更多的沉默。一个词一个句子,当它们用来描述教学闪念,它们就是流动的摇摆的。尤其当用简短的语言来呈现,它就是一则生命的谜题。语词搁置了字典和语言的约定,执意奔赴心灵最原始的区域。并且不断将诗性思维朝向两个方向推进:渴望与绝望,语言和沉默。更准确地说,这两个方向以悖谬的方式纠缠在一起,揭开了生命的秘密。策兰的诗句是最好的例证,“两个心灰的笑:满口的沉默”——满口的沉默!对教学闪念的书写,就是书写悖谬,就是书写沉默,就是书写人类情感中的感光部分,“靠着光,猜出那灵魂”。教学闪念永远有一种未完成性。一方面,闪念永远无法定义自己,所以对它的书写永远在途中。另一方面,当我们写下教学闪念,它就消失并且反对对它的所有描述。未完成是“一个永远的开始者”。它教给我们怎样去看,去看“瞬间”,瞬间不是只有我们认为的枯燥乏味的形式,它也可以是内容本身。“人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几小时,而是只活几个瞬间。其实,连这几个瞬间他也不是活着。他只是意识到这些瞬间。他只是生存。”在哪几个瞬间能强烈感觉到自己活着?我“写”故我在,也可以是“一闪念,我存在”,也可以是,“写下即永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