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抓好这6个习惯
(2024-09-18 14:38:16)
标签:
365教育 |
低年段孩子什么最重要?一定是习惯。
因为只有孩子习惯好了,后续的学习才会后劲十足。
所以,新一年级的家长千万要重视培养孩子的6个习惯,比考100分重要。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非常中肯的话:
一年级认认真真抓上1个月的习惯,比六年级盯1年更有效。
新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收藏起来照着做,避免踩坑。
1、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
在学习中,课堂是关键,大多数知识点都来自于课堂学习,
虽然有些问题回到家可以请教父母,但是效果无法和上课比。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上比较难以控制,
特别是刚入学时候坐立都不安。所以,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
首先要抓好孩子坐得住,静的下,这是孩子认真听课的前提。
2、培养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陪一年级孩子写作业时,除了知识上的指点,
还要着重关注两件事:坐姿、字迹。
不注意纠正孩子的坐姿,让孩子随意歪七扭八地坐着,
不但会因为眼睛距离书本太近而导致近视,
更容易诱发脊椎骨骼的变形,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正确的握笔姿势、下笔顺序、间架结构,都是练一手好字的关键。
不论什么样的考试,工整、清晰的字迹总能令老师赏心悦目,酌情加分。
另外,握笔姿势正确、字迹工整了,也能明显提高书写速度。
要知道,初中、高中的书写量可是很大,
把字写得又快又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写作业前引导孩子把写作业需要的所有用具,
包括铅笔、橡皮、涂改液、胶水、剪刀、纸等摆放整齐。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要坐在孩子旁边。
如果孩子不会做,向你求助,你需要提供指导,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如果你不会或者不确定,可以联系老师。
家长也要懂得观察孩子做作业时的情绪,如果孩子遭受到挫折,
或难以集中注意力,可以让他休息调整一下。
如果孩子感到心烦意乱,可与老师联系,就作业的质与量进行讨论
3、培养阅读的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尤为关键。
广泛涉猎,不求甚解,先培养他浓浓的兴趣。
作为家长,具体该如何引导?
一年级的孩子以亲子阅读为主。家长可跟孩子一起念,指着字逐个念。
等孩子有一定识字量后,让孩子读给你听。
营造阅读的氛围很重要。
读书不一定非得要去书房读,在家随处可放书,想读时随时给拿来一本。
另外,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感受读书的氛围,
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书。
4、培养先写后玩的习惯
成绩差的孩子,几乎99%都是“拖延症”。
能多看一会儿电视,就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能拖到明天的事情,绝对不会今天做。
而且拖延症一旦养成习惯,真的太难改变了,
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中也会变成一个懒散磨蹭的人。
所以,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就要让他知道,要先写完作业再去玩,
就好比妈妈从来都是下班一到家就开始准备晚饭了,
而不是先看两集电视剧才着急忙慌地去买菜。
5、培养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作业前学习用品的准备:
做什么学科的作业,就准备相应的学习用品,
无关的东西放到边上,不要影响和干扰学习。
作业后学习用品的整理:
做完作业,及时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品,全部整理好,放回原位,才可以离开。
整理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
第二天上什么课,该准备什么,这是孩子自己的事。
一开始,孩子不会整理,我们提醒、协助他们整理,但是不要包办。
6、培养紧跟老师的习惯
这个习惯非常重要。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谁不紧跟老师就可能跟不上。
家长要叮嘱孩子,眼睛、耳朵、行动都要随时跟着老师,
紧跟老师讲的课、布置的作业、安排的活动、提的要求,
才能符合学校的要求,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在一年级课堂上观察,
发现只有能够紧跟老师的孩子才跟得上课堂节奏,老师话音刚落,
他们立即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迅速而利索。
大约1/3的孩子跟不上老师读题,要么耳朵没跟上,
要么大脑跟不上,眼睛盯着别处,甚至坐着发呆,
等老师讲完了,见别的孩子开始写了,手忙脚乱不知写什么。
培养孩子紧跟老师的习惯,需要家长经常提醒,具体告知,
坚持一段时间,懵懵懂懂的孩子就能逐渐培养起任务意识,
意识到上学是有任务的,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