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难做,却有别样的幸福
(2023-11-13 09:41:32)
标签:
教育365 |
教育为什么值得敬畏,因为教育真的是一件十分精微的活儿,稍不留神,你将成为一个不道德人,语文教师是做语言教学的,更可能会这样。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让孩子就课题质疑,美其名曰,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当孩子提出了很多问题,你却全然不顾,虚晃一枪后,依然按照自己的“教路”前进,于是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被扼杀了,然后孩子也学会了逢场作戏,知道自己即使提出问题,老师也不会搭理,便迎合着老师提几个问题了事,于是也变得虚伪了。
再比如,我们常常让孩子让孩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一个语言现象,但要么对孩子们的这一实践不敢介入,要么就过度介入,对孩子各种暗示,各种“提醒”,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路子”来。
还是小组合作探究,孩子们进入到了角色,感悟出了很多新思想,然而,但我们却常常随便否定孩子们的“创意”表达。或者,对孩子们的“创意”观点随意点评。
还有更甚的。我们不知道,很多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东西,孩子们读了一两遍课文自己实际上就感悟到了,因为我们不懂得,“意义”往往是一种意会。当我们讲得眉飞色舞之时,或者当看到孩子们“认真”地欣赏着我们的“眉飞色舞”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满足。其实,我们实在不知道,孩子们已经实在听不下去了,于是,我们又在这个环节培养了孩子们的“虚伪”。
当然,还有更甚的,六年的课文教学,我们却总在“舍己为人”“善良可亲”“乐于助人”“乐观主义精神”等这些大词上打转转,六年,我们却从不比较,这篇课文的“舍己为人”和那篇课文的“舍己为人”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乐于助人”和那样的“乐于助人”有什么不同,以至于孩子们也并没有学会“甄别”真实的生活,从而获得更加敏锐和深刻感悟。
当然,还有更甚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直在让孩子要多读课外书,而我们自己却很少读书;我们让孩子写作文,而当学校布置我们写一两篇小文章时,却捉急得抓狂,甚至干脆拒绝;我们让孩子要多多感悟生活,而自己却对生活熟视无睹。
是的,我可能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太高了,但谁让我们是语文老师呢?语文老师天生就应该有一种人文精神,也就是懂得细腻的尊重,懂得把孩子当未来的成年人看,懂得等待和鼓励。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至少能够一年读上一两本“大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或许一个学期能够好好写上一篇文章。是啊,语文老师的身份还真的跟别的学科不一样,我们或许随时都要注意,千万一不留神就失去了我们语文老师的道德。
语文老师难做,但语文老师获得的幸福感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