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老师,当孩子自主合作探究时你该怎么做?

(2023-11-08 11:01:11)
标签:

365

教育

在语文实践教学中,语文老师最难的就是安排孩子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确是的,在孩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语文老师最担心以下问题发生:

第一,孩子们无所事事,根本就没有进入到探究的状态,以至于白白浪费了好长时间。第二,孩子们没有理解老师的意图,自主合作探究偏离了老师预设的方向,老师害怕无法接盘;第三,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时,老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有点手足无措。

这些都是正常遇到的。所以,对于孩子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该有充分的预设,以及与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在自主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应该交代清楚“主题”,比如《猫》这节课,如果你直接布置:下面请小组合作探究,老舍的语言到底是怎样艺术地表现猫的古怪的呢?这样让孩子仓促上阵,首先,孩子可能连“艺术”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还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果该如何呈现呢?孩子们也会一头雾水。所以,老师应该尽量把要求表达得简单通俗一点:老舍是怎样好玩地表现猫的古怪的呢?用哪些句子、哪些词表现的?找出来,说说你的感受。这样一来,孩子们便知道怎么做了。是的,关键在于一个“做”字,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但有时候,老师们也会发现,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偏离老师预设的内容或者方向,以至于让老师格外“慌张”,不知道怎么应对。其实,这一点都不需要慌张,反而应该感到高兴才对。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还是《猫》这节课,如果孩子们并不觉得猫古怪,而是它自己的习性。比如,它本来也希望交朋友,但抓老鼠也必须如此谨慎才行。老师也不要觉得奇怪,因为孩子说的就是实话。此时老师应该想的是如何应对,比如可以追问,是啊,尽管是猫正常的习性,但到了老舍的笔下就如此地讨人欢喜了呢?这样还会形成了一种思辨效应。我的观点是,即使老师发现孩子偏离了方向,也一定要赞同他们,而且反而感到欣慰。

很多老师在孩子进行小组合作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啥这其实也是老师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的一种表现。老师这个时候要做的,当然是全身心地沉浸在孩子们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最富爱心的样子巡视每一个小组,倾听、询问、帮助孩子们解决疑问,记住一些特殊的合作成果以便于在成果展现环节特别提出来。是的,在很多课堂上,我发现,老师最缺的就是“沉浸”,他只想“走”教案,至于孩子们到底有没有学,他只想听孩子回答。孩子们自己学习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显得无所事事,不知所措了。

我越来越发现,语文实践性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