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逼孩子做的10件事,不然一定会后悔--1
(2023-08-09 15:11:13)
标签:
365教育 |
众所周知,但凡做父母的都有过逼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
因为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其实,父母逼迫孩子是错误的做法,作为成年人都知道,
逼迫改变不了认知,顶多就是口服,内心是不服的,
只是表面上顺从而已,心里却产生了抵触,甚至怨恨,
这样长久下去会导致孩子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甚至导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因此,家长不要好心办坏事,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做法,
去接纳、引导、鼓励和肯定,孩子才会朝着你想要的样子发展。
特别以下10件事,不要逼孩子做。
1、别逼孩子打招呼
不少家长逼孩子跟人打招呼,殊不知这样做很伤孩子。
当孩子不愿打招呼时,家长首先告诉孩子,见到人打招呼不是必须的,
然后引导孩子明白主动打招呼是一件很有礼貌的事情,
最后尊重性地询问,等下要见的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
一会儿见到,你可以叫阿姨吗?
2、别逼孩子道歉
很多家长喜欢逼孩子道歉,其实没有必要,长期这样必然伤了孩子。
告诉妈妈,为什么把姐姐的玩具扔了,首先询问原因。
然后引导,但你也知道,扔东西不对,是不是?
最后鼓励,现在想想,该怎么办?
妈妈觉得你应该先道歉,再想办法解决。
3、别逼孩子大度
大度是一种品质,但不能逼迫。
家长可以提示孩子,你的玩具很好玩,小朋友很羡慕,
你愿意分享给小朋友吗?
然后肯定,如果你不想给小朋友玩也是可以的。
最后引导孩子合理拒绝,你告诉小朋友原因,他就不会难过了。
4、别逼孩子自律
自律的孩子很省心,但自律绝不是逼出来的。
你今天没完成作业,是有什么困难吗?
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家长要做的不是责怪、打骂,而是表示关心。
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安排?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吗?
只要你能完成任务,妈妈尊重你的决定。
妈妈的关心,再加上支持,最后引导,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养成自律。
5、别逼孩子原谅
妈妈知道你难过,这件事是姐姐不对。(理解)
姐姐跟你说了对不起,你还生气吗?(了解)
如果不生气了,可以跟姐姐说没关系。(鼓励)
如果你还是生气,可以等不生气了再说。(引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