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需要一些“卖关子”----陈林
(2023-03-02 08:21:16)
标签:
教育365 |
01
那天为老师们上公开课,内容是五年级统编版教材的《梅花魂》,它是一篇散文,我跟孩子们说,散文是抒发人物的情绪的。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外祖父与我一起诵读中华诗词的事情。我问孩子们这一段抒发了外祖父怎样的情绪?孩子们说了很多:有的说悲伤;有的说忧愁;有的说痛苦……
我说:“孩子们说得都不错,不过,假如,假如,让你们用一个字来概括呢?”
孩子们楞了一下,于是他们开始浓缩:哭、苦、愁、痛……
我说:“挺好,但我认为其实就在那课文中的文字中哦!”
孩子们立即醒悟了过来……“叹!”
我叹了一声:“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外祖父在叹什么呢?”
……
02
然后教学课文的4—15自然段,我说:“第二自然段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叹’字,第三自然段我们总结出了一个‘怨’字,那么课文的4—15自然段,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字呢?”
孩子们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
我也把手一挥,指向PPT,幽默地说:“大家看——”
孩子们又把眼睛认真地看向了PPT。
我按了一下翻页笔,PPT跳了出来!
孩子们使劲地看起来!
可是,他们什么也没看到!
我故作倾听状:“哦,大屏幕告诉我,还是请孩子们自己总结和提炼呢!”
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立即呜哩哇啦地读了起来!
最后,他们获得了满足的顿悟。
03
记得有一次我教学《毛毛》整本书导读,我跟孩子们说:“这本书讲了一个大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她战胜了一大群叫作‘灰先生’的时间窃贼!你们想认识吗?”
对这本名著不熟悉的孩子自然想知道!
于是,我也是把手一挥,只见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点。
孩子们很惊讶,难道这个大英雄是一个点?
我再按一下翻页笔,那个小点逐渐变大、变形,一个穿着破衣烂衫、头发乱蓬蓬的小女孩子的背影慢慢出现在了大屏幕正中!
孩子们惊讶极了!难道这就是这本书中的大英雄?
我肯定地说:“她就是打败了一大群‘灰先生’时间窃贼的大英雄!她有怎样的本领呢?”
孩子们乐呵呵地发挥着想象,有的说……有的说……
课堂上,我能看得出孩子们期待的眼神!
04
是啊,我以为,用一个通俗的词儿讲,我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叫作“卖关子”。同时我以为,语文教学更需要“卖关子”。为什么呢?因为语文课堂是需要“悟”的,“悟”有很多种,有交流悟,有逐渐自悟,但也有一种“顿悟”,有时候顿悟是最让人获得学习满足感的,而卖关子更能够使孩子们集中精力去阅读文本、找寻解决问题的路径,有时候就在某个时间节点,解决问题的答案会一下子冒出来!这就是“顿悟”,就像上文第二个片段中,孩子们突然悟出了《梅花魂》的4-15自然段抒发了一个“念”字那样,他们激动万分,两眼放光!我想,这就是卖关子的好处。
老师们,语文课需要一个“卖关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