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性”课外阅读,演绎一种教育意义
(2023-02-07 09:26:37)
标签:
教育365 |
总是有人问我,闲适性课外阅读与闲暇里的课外阅读有什么区别?我自己也有些困惑,今天专家终于给了我以为很到位的指点,也解决了我的一个难题,真的要感谢他。
专家认为,闲暇指的是没有工作和学习的那一段时间;闲适则包括了闲暇和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时间甚至包括外时间和内时间,这个空间也包括了人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从古至今有关哲学家对“闲暇”的论述,可以作为“闲适”理论的参考,比如德国著名学者皮珀在他的《闲暇:文化的基础》中说,许多人类文明的跃进,经常是由表面无用的思想在暗中推动的,舒适的闲暇,正是酝酿这些无用思想的温床。皮珀论述的虽然是闲暇,但显然是涉及到了“闲适”的,不仅仅是一段没有事情的时间,实际上一种舒适的心理时间和空间,因此,用“闲适”这个词可能更加准确。
专家指出:闲适,从教育者来说,就是提供合适的教育。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在做,我们认为,开展“闲适性”课外阅读,不仅仅提高孩子阅读量的问题,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便利的阅读活动和环境的问题。在这方面,学校确实在努力,学校在诸多地方建设书吧,孩子们随时可以阅读书籍。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三读
专家指出:闲适,从学生来说,就是让他们感到舒服。是的,我们一方面从上述环境和活动开展方面,让孩子们绝不感到一种“强制”,与此同时,我们闲适性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指向是,让孩子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让孩子懂得如何自主选书、文明借书和还书,并且能够通过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读书,比如读书成长袋,比如沙龙活动,比如思辨活动等等。孩子们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是主人,自己在舒服地成长。
专家指出:闲适,从教育方法来说,就是一种恰当。什么叫恰当,就是中庸。正如上文提到的,绝不让孩子感到一种“强制”,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到一种“纪律”。比如小晨诵,我们在固定的时间,音乐就会响起,孩子们久而久之,一听到这个音乐,就会进入到诵读状态,中午的小阅读也是如此。另外,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老师虽然不作任何指导,但会温馨地陪伴,或者进行适度的指导。所以,我们以为,我们在纪律与自由方面找到了一种无痕的教育方法。
当然,真正做到“闲适性”课外阅读,真正能够演绎出“闲适”的哲学内涵,我们可能还要探索更多的路径,就像今天,我真的十分惊叹于二年级孩子的晒读场,他们稚嫩的声音,将国学演绎得如此生动!所以,我很有信心,让“闲适性”课外阅读绽放出对孩子的温馨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