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一贯:“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解读新课标的两个关键问题-2

(2022-08-16 15:56:10)
标签:

教育

365

03

三、准确把握“大概念”是新课标的

时代精神

总观“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两个核心理念,就不难准确解读新课标。这是因为语文教育的时代发展必须“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那么,什么是“大概念”?这得先从“概念”说起。所谓“概念”我们并不陌生,在教育和逻辑学里,泛指反映某一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有小有大,这里,对大概念的“大”,浙江大学刘徽教授定义为可以被界定为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新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无疑都是反映了专家思维方式的观念或论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理解以“大概念”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同于以教材(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是平面的、零碎的,教师所教容易局限于对课文的零星认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甚至还会强调“试卷命题不能超本(课本)”的要求。而以“大概念”为中心的教学是立体的,教师讲的不只是课本知识的内涵,还会有其宽泛的“相关性”和可能的“演变发展”;学生学的自然也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点”,还有其由例及类的来龙去脉。这样的知识是带有整体性所具有的结构化、前瞻性和多角度。以“小概念”为中心的教学,虽然详尽,但往往是封闭的,难免局限,并且容易僵化;以“大概念”为中心的教学则是开放的,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通才的培养。

国外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同龄的孩子中,每人发一个棉花糖。15分钟后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可以奖励一个更大的棉花糖。以此来测定孩子的自制能力。但同样是这个实验在另一所流浪儿童收容小学的孩子中却完全失败了。因为当孩子们分到一个棉花糖时,几乎在第一时间都吃掉了。为什么两所学校两个儿童群体中实验的结果会大不一样,原因很清楚,实验的设计者只是应用了心理学中的“小概念”,儿童面对一个棉花糖,到底能有多大自制力。问题在于儿童的自制力不是一个完全孤立的心理能力,他与儿童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然,因为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儿童的自制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所流浪儿童收容小学的孩子,因为饥饿,拿到了一个棉花糖当然就会急不可耐地把它吃了。这与富裕人家的孩子怎么可以相提并论?所以,抽象、孤立地去考验儿童的自制力,只是一个“小概念”,“关注不同生活情境中的孩子”这才是一个“大概念”。用“小概念”设计的心理实验,似乎也有道理,但结果不准确,不能说明问题,所以导致实验的失败。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运用“大概念”去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学院副院长滕培,在一次研讨会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甲乙两城市相距30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问几小时可以到达。这道题似乎很简单:根据“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的公式,当然是6小时可以到达。但实际情况却不一定,何时到达还关系到两城市之间的路况,道路好不好,有没有正在修路的地段,在行车时间内有没有遇到“早高峰”或“晚高峰”,还有车况怎么样,开车人的技术水平又怎么样等等难以预测的因素。所以,按公式计算6小时可以到达是“小概念”,而实际情况、具体的情境才是“大概念”。做一道数学题,可以根据“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的公式来解决,但这是“小概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境因素,才能有更接近正确的结果,这便是“大概念”。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理解,“大概念”强调的便是思维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如此,才能带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具有的针对性、深刻性和有效性。

认真学习、实施新课标,不仅是为祖国、为时代培养好下一代的宏伟大业,也是我们自身提升专业素养、履行神圣职责的生命担当。我们要常怀未竟之志,不忘初心,在新课标吹响的时代进军号声中奋勇向前,去创生全新的优质语文教育业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