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术造假已经向纵深发展,以前称学术不正之风,甚至称学术腐败,社会上腐败越演越烈,学术界在此社会内,岂能独善其身。周扬等先生曾希望教育、科研系统能保持一块净土。话音刚落,事实已经证明这只是一种奢望,而且比他们想象的结果坏得多。
举其大者,有交大的“中国芯”造假大案,纯属弄虚作假;有唐骏等人的学历造假案,纯属忽悠大众;更有层出不穷的文章抄袭案,纯属欺世盗名。不过现在有了一
个比较“雅”的名称,叫做“学术不端行为”。就像把涨价称“调整”,失业称“下岗”一样。精英们在这种地方是有不少创造的。老百姓对此的评价是“换汤不换
药”,这评价也是古已有之,只是於今为烈!
中国古代,早在周后期,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学术造假现象。秦始皇烧书,使中国许多经典失传,汉以后就有不少人把自己的著作塞进古名人著作,甚至制造全盘的伪
作。因为留传不便,不容易被发现,当然伪作者也得不到什么名利
。只有以伪作欺骗皇家,才有封赏。那也要有一流的学术水平,才敢造这种假,否则,小命不保。纸张和印刷发明以后,古书、伪作开始为广大学者所研究,假的东
西毕竟经不起推敲,一经研究,原形必露,于是不断有人怀疑,辩证,发现不少造假的经典。比如有名的《论语》,“尧典’以后的篇章已经被证明是后人所加;
《庄子》除内八篇外,也都是后人所作。
以《禹贡》为例,看看西洋镜是如何被拆穿的,也蛮有趣的。《禹贡》是我国现存最古史书《尚书》中的一篇。以前的旧史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史官或大禹本人
的著述,现在早已经为学界所否定,认定《禹贡》是伪书,与大禹无关,更不是夏代历史。上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正确评介了《禹贡》的地位,提出了《禹
贡》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观点。以后他提出大量证据。我以为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禹贡》中提到一条河“菏”,菏指菏水,是公元前四八三年吴王夫差为与晋争霸而
开凿的一条运河。即此一点就可以断定《禹贡》作于公元前四八三年之后。“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1984年开始建造,1988年通
车。如果有清代以前人写的历史中,提到“沪嘉高速公路”,那一定是1984年以后所写,很有可能是1988年后所写的伪史。道理是一样的。
古代学者这种做法,利用流传的不便,把自己的著作塞进古书里,也是一种学术造假。其恶果是弄得中国的经典古籍疑云重重,为了辩别正伪,许多一流学者花费了毕生精力。所以孟子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他已经知道古书不可靠。
然而,古代的学术造假和当代的学术造假不可同日而语。古代的学术造假者大多数只求作品能传世,作者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更无名利可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
确实够得上传世之作,自有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像当代的学术造假,造出一大堆排泄物,毫无价值。仍以《禹贡》为例:从大禹方面说,《禹贡》是伪书;但是它
全面而有系统地讲述战国时期地理形势,却又是一篇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因此,它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者捧为瑰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