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 忆The Memory第十一章教学轶事7

(2015-06-25 07:50:34)
标签:

教育

回忆录

教学

教师

临近高考的一天上午,我在六楼给高三的两个班上了四节课后,教务处通知我第五节课到负一楼的阶梯教室去开会,说有重要的教研活动。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三师生正处于紧张冲刺阶段,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空参加学校其他年级及教研组的活动了。我精神疲惫地走进负一楼的大阶梯教室。一进门,就见主持人把目光投向我说:“下面请高三老师发言介绍情况。”所有的人看着我开始鼓掌,我心里一股无名火窜起,这叫什么事儿啊!事先我根本不知道楼下正在进行什么活动,进来就要我发言讲话?开玩笑呢。放眼望去,在座的大部分人竟然是生面孔,台前横幅上的大字是“欢迎九省骨干教师来校参观指导”。原来他们是在湖南师大进修的九省骨干教师,大多数是任教过高三的老师,我心里一下就踏实了许多。我首先声明自己刚上完四节课,并不知道刚才进行了哪些活动,没有任何准备就来了。我当即建议请各位老师提问,我一定有问必答,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座的外省老师听后纷纷踊跃提问,大部分问题直奔高三教学这一主题。他们想了解我校的高考复习情况、当年的高考试卷与前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以及针对这些变化我们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由于我正在教高三,回答这些问题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儿。我详尽地介绍了我校的高中英语教学特点、高考复习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强化模拟中的查漏补缺、临阵擦枪。我瞥见台下倾听的老师们在点头,一部分人还做了笔记,我愈加自信地侃侃而谈,直到主持人打断我的发言才停下话来。回到座位上,我听见有人议论说:他们的高三老师水平不错。我回过神来细想,今天事先一点口风不露,搞这种突然袭击,是谁希望我出洋相呢?文人相轻也要顾及场合呀。旁人不清楚的是,面对熟人无话可说不苟言谈的我,面对生人时可以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我是自我发现具有这一临场应变语言潜质的。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公开场合下发言,人们容易心虚胆怯、言语失措,及时地调整心态显得尤为必要。讲话时,应当扬长避短、谈笑自诺;面对提问时,尽量避实就虚,有时反客为主则更加能掌握话语主动权。Speak slowly, but think fast. Whenever someone asks you something you don’t want to answer, smile and ask “Why do you want to know?” 总之,我认为人要处于心无杂念、天塌不惊的精神状态,才能在即兴随意时表现得自尊自信、不卑不亢。当然,前提是要有丰富的信息储备,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知识积累。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按照规定,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交一篇教学科研论文,参评职称时还必须有获奖论文。我一直认为,从开学到放假整天沉浸在繁忙琐碎的教学工作中的教师不可能写出什么像样的论文,要写也是写点儿心得体会之类的文字。所以我从来不在学期中间写论文,但我会提前在心中确立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始积累资料,利用工作间隙多看书以增强文化底蕴。我一般不去图书馆借书,只去书店购买最新出版的英文参考书,便于我自己在书里划线、做笔记。用一个笔记本,将自己随时随地产生的灵感、某些昙花一现、转眼即逝的想法即时记录下来,以备写作之用。放暑假了,如果没有给学生补课和外出进修的任务,我会静下心来开始写论文。有关教育方面的用中文;教学方面的用英文。以前是用笔写,涂涂改改地浪费不少时间,99年后我是用电脑写作,顿感方便快捷。每次我都是定好题目、列出提纲,然后沿着论文撰写思路三五天内一口气写完;几天后修改写出结论部分;再过几天后通读一遍后写摘要;最后写出关键词。大约20天写完了就保存在电脑里不再看它,就去忙别的事儿了。需要上交论文或参加评比前,打开电脑对论文做最后的修饰,然后打印出来上交或交电子版的。寒假时间短暂,春节前后的应酬及家务琐事多,不利于集中思想写论文,就写点儿教学计划、总结,这些内容可以断断续续地完成。我认为写论文要发自内心的愿望,自己感觉积累的东西多了,在脑子里酝酿成熟了,迫切地想要通过写作一吐为快时,再选一段宁静完整的时间、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为动笔的最佳时机。写论文不能是为了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而写,那样被动地、没有激情地写出来的论文自己都不想看,何况他人。我看见有的教师在网上东拼西凑抄袭别人的论文,更有甚者全文下载现成的论文,只换一个标题,公开说copy and stick,一分钟就能搞定一篇论文。这样的做法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自欺欺人而已。问题是领导会根据论文的数量评价教师的水平;领导没时间上网阅读、或是网络知识技巧欠缺不能识别抄袭伎俩。这样素质的领导大庭广众之下受人阿谀奉承;背后私底下被人视如敝屣,就连被表扬的抄袭者都鄙视领导的无能及孤陋寡闻。

退休前两年,学校照顾我,让我上初一年级的阅读课,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英文课外简易读物。上这类课没有竞争压力,一切由我安排,但我还是按常规将计划、教案、总结、论文等写出上交给教务处了。学生非常喜欢上阅读课,因为我提供给他们每人不同的英汉双语读物,是教材之外的课外读物,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学生通过汉语就看懂了书里的精彩故事,然后我要求他们在班里轮流用简单的英语复述给其他同学听,每个人复述不同的故事,复述者有自信,倾听者也不觉枯燥。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了英文小报,将最精彩的内容及读后感刊登在小报上,英文小报进行全年级展览评比。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甚至有人单独编了小报交给我。这样做就避免出现学生只看中文不看英文的弊端。凡是用英语复述故事、写读后感、编小报的学生都在积累自己的阅读课成绩,得分情况一目了然,学生都很在意自己的分数。那天我正在英语阅览室整理书籍,预备铃响了,来上课的学生排着队进来了。跟随学生进来的还有两位从株洲来我校挂职的副校长,他们说在教务处看见总课表,得知此时有节阅读课,觉得新鲜,就没有打招呼来听课了。我说没关系,欢迎随堂听课。学生在各自规定的座位坐好后,8位小组长开始报告本组今天可以复述上节课阅读的故事的人选,这8个人轮流面向全班复述8个不同的小故事。这期间有人因为遗漏、有人因为紧张出现卡壳,我在一旁帮助补全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继续。复述结束,将他们课前写的复述材料上交给我评分。接着开始阅读新书,有疑难处可举手提问。学生很兴奋、很认真地边读边做笔记,为下节课轮到自己复述故事做准备,也为写读后感和编英文小报积累资料。我开始巡视整个阅读教室答疑解难。下课后,两位挂职的副校长说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阅读课,阅读课外读物这样的新材料竟可以不说一句汉语,师生整节课都是用英语交流互动,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能力在这样的阅读课上全面得到培养促进和提高。他们当时对我说,将来回去要组织他们学校的老师来听我的课。我自认为是自己首创的阅读课教法,毫不谦虚地说欢迎听课指导。后来有好几个同事告诉我,这两个挂职副校长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等会议上都提到随堂听课中,我这节课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对这节课的有效率和生成性大加赞赏。我颇为得意地想,要不是我平时上课就是这样启发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训练学生,学生怎么可能展现出那样的良好素质,说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在退休前给初一上阅读课的两年里,我还先后给我们组里请了病假、事假、产假的同事代课,短则两周、长则一学期,包括初二初三高二年级,一时被组里的同事们戏称为“代课万金油”。有同事好心劝我不要接受超量的代课任务,老教师拒绝代课别人也不会责怪。我认为自己工作上就要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多代点课也没啥。作为老教师应该胜任所有年级的教学课程,所以我很高兴地在教学楼里上上下下地去不同的年级短期代课,很受学生们欢迎。期间我还接替了请病假的同事,带了几个师大的实习生。我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将我保存多年的教学资料都送给了这几个实习生,如音标图表、多个年级的教学课件及光盘等。这几个实习生很感动地说别的实习小组的同学都羡慕他们呢,我听了很舒心。不可违言的是,我也高尚不到哪儿,想到自己快要退休了,留那么多资料干啥呢,还不如送给有用的人。当然,到了我这个年纪,看着儿女辈的实习生,不由得心生慈爱。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我为什么不能为教育战线的新鲜血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

 

http://s12/mw690/0062BdLIzy7darL8UXh8b&690忆The Memory第十一章教学轶事7" TITLE="记 忆The Memory第十一章教学轶事7" />



http://s16/mw690/0062BdLIzy7darLR9Xp6f&690忆The Memory第十一章教学轶事7" TITLE="记 忆The Memory第十一章教学轶事7"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