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忆The Memory第十一章教学轶事5

标签:
回忆录教师学生教学竞赛 |
98年11月,我带任教班(高二971班)的学生汪可歆、小汤老师带她任教班(初三外2班)的学生陈莎韵一起赴上海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外语口语(外语学校组)竞赛。那次竞赛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据说全国各地有100余万中学生参加了各阶段的竞赛,有2万余学生通过参加当地的竞赛获得了一、二、三等奖。举办大规模的中学生外语口语竞赛在我国是首次。竞赛的目的在于推动中学外语教学改革,鼓励各地中学重视外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奖励在外语教学上有成绩的教师,加快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全面提高基础外语教学水平。我们长沙外国语学校的选手不能参加长沙市普通中学的竞赛,必须参加全国外国语学校在上海组织的竞赛。由此,我校首先在校内竞赛,971班的汪可歆、外2班的陈莎韵分别获得高、初中组的第一名。我和小汤作为指导老师让她俩停课近一周强化训练,又对即兴演讲的题目可能涉及到的范围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后,师生一行四人满怀信心地来到上海参赛。我们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报到,住宿在上外宾馆。竞赛组委会将教师和学生分开吃、住,老师是两人住一个标准间,学生是三人共住一个标准间;老师们三餐都是10人围坐大餐桌吃大餐,学生们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吃了大餐,其他时间吃的是分餐式的套餐。这样的精心安排,确实方便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学生能够不受拘束的沟通交流,也展现了上海人的缜密细腻的工作作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们为竞赛的组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赛后第二天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外地师生手执上外送的市区图游览上海市区。由于我们师生4人都是首次来到上海,早饭后我们打的直奔第一景点——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我们迎着江风站在外滩上,遥望着对面浦东新区,立于陆家嘴上的东方明珠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江面上南来北往的客轮、货轮川流不息,一派熙来攘往的繁忙景象。西岸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群映照出百年上海的影子。这些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建筑风格迥异、气势非凡、雍容典雅,与东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令人目不暇接。小汤和那俩学生不停地拍照,也为我拍了好些张。他们笑称,这是“黄浦江站在黄浦江边”,是我与这条江的缘分。接着,我们去了城隍庙,品尝了豫园的小吃;逛南京路,游览市容兼购物。我们感觉南京路类似长沙的黄兴路,在沿街的商店购物时,顾客可以讨价还价。迥然不同的是,如果在黄兴路的商店砍价买下商品后,营业员脸色郁郁,好像赔本吃了大亏样;在南京路的商店砍价购物后,就听见营业员们用方言议论:“这几个外地人门槛精哟。”上海人折服锱铢必较、精于计算的顾客。上海商店里的营业员多为中年大嫂,与此大相径庭的是,长沙商店的营业员里年轻妹子占了大半边天。
http://s1/mw690/0062BdLIzy7dar9bWxOf0&690忆The
http://s10/mw690/0062BdLIzy7dar9ytYJ49&690忆The
http://s1/mw690/0062BdLIzy7dar9YS64a0&690忆The
http://s6/mw690/0062BdLIzy7darabCypd5&690忆The
http://s8/mw690/0062BdLIzy7darardAP87&690忆The
http://s16/mw690/0062BdLIzy7daraDGCrff&690忆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