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合作》教师如何介入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

(一)活动时间:2017年6月19日
(二)活动地点:会议室
(三)主 持 人 :黄燕
(四)参加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
(五)活动主题、内容:教师如何介入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一)题目:浅谈教师适宜的介入巩固幼儿的合作行为(论文)
教师适宜的介入巩固幼儿的合作行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但幼儿园状态下游戏和幼儿自发的游戏是不同的,幼儿园游戏是在教育总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它是整个幼儿园课程方案中的基本活动和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要使幼儿园游戏真正的成为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纯粹的游戏、没有老师介入的游戏,对幼儿来说只是游戏。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在游戏中会出现争抢玩具、吵闹、不参与等现象,而此时教师的介入能发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力,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然而在工作中,即送是在介入中很难把握介入的时机和介入的度,过多的介入只会影响幼儿的游戏,会将游戏变成教师控制的游戏。教育的发展对老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幼儿教师不再是以前带带孩子那么简单,这也使得教师在工作中变得小心翼翼,将孩子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紧紧的握在手中,使得孩子的游戏变成假象。但也会有教师过于重视游戏中幼儿的自由,就会导致教师对游戏的放任自流,使得幼儿园游戏变成了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是幼儿园游戏失去了它自身的教育价值。
在教师的介入中,教师应以一种平时的眼光看待幼儿,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而不是以成人的身份来控制游戏,干预游戏,那样只能使幼儿由于害怕而不敢求助,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不敢提出意见,使游戏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如在美食一条街角色游戏中,当幼儿不知如何进行游戏时,教师可扮演客人的角色,帮助幼儿了解,这个游戏需要客人,需要服务员,也需要老板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
但是教师在介入游戏前必须确定自己介入游戏的定位,其次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幼儿的游戏是否需要教师的介入。通常游戏的介入时机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主要指教师所希望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断发展着的游戏层次,专注投入的游戏态度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二是取决于幼儿的需要,主要指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自然顺畅,是否存在帮助的需求。当幼儿对于材料难以操作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幼儿如何操作,而是以游戏着的身份,和幼儿万一样的材料,让幼儿掌握操作材料的方法。教师介入后如果达到预期的效果或有所不大时,教师应该及时的退出游戏。因为过多的干预会阻碍幼儿的自主发展。适时介入和适时退出都是把握好游戏干预时机的要素。
在建构游戏中,部分幼儿会选择一个自己的空间,独立操作积木,此时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哇,乐乐你正在搭什么呀?”“我在做一个大房子,可以住很多人”此时旁边的小朋友会将注意力转移过来,“乐乐,我可以和你一起吗?”“嗯”。这时旁边的欣欣和浩浩也参与了进来,这是教师应及时退出,将游戏还给幼儿。
教师的对幼儿园游戏的介入指导,对游戏中幼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只有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好适当的时机以及合适的方法,利用最适当的指导方法才能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最佳效应。
http://s16/small/0061YXjKzy7gdjkls6P8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