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半诗心一半匠心——《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2024-08-01 09:43:08)
标签:

教育向美而生

分类: 读后感

一半诗心一半匠心——《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一半诗心一半匠心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初遇此书,主要是被它的题目所吸引,我心中有种好奇,想看看一线教师正被繁琐的教育工作消磨热情,这样的一种超然和平静源于何处。之后拿到了此书,下面谈谈二遇此书的感受:

一、一句话的共鸣与震撼

师者,当怀一半师心一半匠心。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诗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证境界;诗心是致其广大,匠心是尽其精微;诗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让美成真。让我感慨于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精准的表达。

(一)诗心是什么

诗心是一颗善感的心。教育中,教师面对的多是一些常规琐事,这些零碎的细节常常被熟视无睹。倘若教师能在寻常情景里,把看到的、听到的,自觉地与教育相联系,他便拥有了诗心。

诗心是一颗热忱的心。人有一颗热忱的心,便容易物我交感,乃至物我两忘,灵感便会源源不断,意趣也会滔滔不竭。只有丰盈的内心才能造就诗人一般的气质,只有至深的情感才能成就诗人一般的灵魂。

诗心是一颗妙悟的心。诗,始于模仿,成于创造,中间的桥梁则是妙悟。教育,同样起于模仿,缘于经验,成于创造。没有人生来就会做教师,每个人都从学习和模仿起步,但最终都要学会自己走路和走自己的路。(形成师者独特的教育风格)

诗心是一颗求美的心。没有美感,就不成其为诗。诗人竭力锻炼自己,除了技术,还有灵魂。教育需要师者专注于审美,用自己美慧的诗心,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爱、良知和尊严,为他们播下良善的种子,向上向光生长,长成无忧所在,处处焕发人性的光芒,这样的教育便是大美的教育。

诗心是一颗沉潜的心。“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只有下足够的功夫,灵感才会飘然而至。教育须有一颗沉潜下来的心,才能使灵感和创意不期而至。你以为自己坐享其成,其实是功夫到家之后的必然收获。

诗心是一颗洒脱的心。教育面向一个个活泼的生命,培养的是一个个光明的人。师者怀有一颗洒脱而率性的心,便会清风明月,从容自在,打开感官,更加敏感,更多灵思,让教育更加灵动和自由。

(二)匠心是什么

匠心是一颗执着的心。匠心是一个职业的灵魂,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始终如一,执着纯粹。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匠心是一颗创造的心。出色的匠人,能在重复中发现“巧”,自出心裁,便是创造。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学生各具特点,即便是同一个学生,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万能钥匙解决所有问题,拥有创造的源头活水,不断精进自己的教育技艺,我们才能让教育生活永远清新如许。

匠心是一颗极致的心。真正的匠人,把自己的手艺当作一种信念,并用毕生的心血和张扬的才情赋予它撼世的生命力,使之达到诗意与世俗的完美融合。教育虽然最终的结果未必就是至美,但那种不断趋近至美的感觉,会让自己感到无比满足和欣慰。

匠心是一颗自由的心。能够建造工程浩大、做工精细、连一个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的金字塔的人,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因为自由方能自主,自主方能自在,自在方能畅达。一个内心自由的教师,更容易获得职业成就感和价值感。

匠心是一颗宁静的心。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制造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重复的和机械的。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只有把心归于宁静并能坚守这份宁静,才能找到教育的本真和美好。

匠心是一颗有情的心。大匠眼里无弃材,倘若教师以对待孤品的心对每个孩子,用慢速快门来欣赏他们成长过程的美,必定能够为孩子门营造出局部的晴天,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从而让他们深情的对待这个世界。

二、做并培养有思想的人

(一)敬佩思想人师

作者郑英老师,曾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想看看她的年龄,我觉得应给不到40岁吧。看完全书,真是望尘莫及。书中通篇引用了上百个名人事迹、谚语警句、诗句古文、史籍典故、哲理故事、理论数据、案例故事……博古通今、国内国外、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不由得由衷的感慨,这才是老师啊!有思想的人,才可能创造出精神上的伊甸园;有思想的人,才有可能力量无边。教育就是一种思想启迪另一种思想、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要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教师自己应首先是一个乐于思考的人,在思考中涵养自身的智慧,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拥有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并以自己生活的广度和学习的深度,带领学生学会思考。

看到这里,我心生忐忑,要想成为合格的师者,真的差的太远了,只有常自省,知不足,笃行之,才能无愧师者。

(二)成为思想人师

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是最便捷、门槛最低的途径,阅读可以打开一个教师的教育视域,丰富他的文化底蕴。教师不能只阅读教育技巧类的书,还要亲近理论书籍,形而上者谓之道,没有理论的支撑和指引,是很难实现高位突破。教师也不能只阅读教育专业类的书,而要广泛涉猎群书。如果教师阅读也有一个类似“恩格尔系数”的指标(专业书籍阅读量占阅读量的比例),那么这个数值越高,教师的阅读层次就越低。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教师,他的教育人生可能会显得苍白;一个只满足于低阅读层次的教师,他的教育人生可能会显得无力。

反思自己,单就阅读而言,自己也是差的太远了,要走的路也太长了。郑老师说的太对了,字字珠玑,字字扎心,享受舒适区,掩耳盗铃,固步自封,坐井观天,作为师者的我,很惭愧。但是转变观念,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

三、创造美好的教育人生

书中不但有情怀、有理论、还有很多具体的做法、生动的操作案例。入情入理,引人深思。例如:课堂的仪式感;经营开学、生日、离队、毕业等活动;儿童节成长仪式;好察非明、必胜非勇、善辩非智;二十四节气研学;接班礼物(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编写成一篇记叙文);每月百家讲坛;一周心语;主题班会;地毯式家访;“首席座位”;一位“红孩儿”的五味经历;“低起点”学生向上向善信念的确立;与“芥末型”绩优生交往……太多太多,无处不体现着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孩子怎能不留恋校园,怎能不喜欢老师,怎能不爱上学习,怎能不享受成长。最好的师生关系是互相启迪、彼此成全,这样的师生关系,不需要“责任”和“使命”来束缚,也不需要“感恩”和“回报”来维系,其本身就足以让双方沉醉其中、回味不已;这样的师生关系,发自双方内心的自觉与自愿,各得自在,各生欢喜。

我不喜欢“红烛”“春蚕”之类的比拟,也不喜欢“坚守”、“奉献”这样的字眼。这些形容教育职业、教师的词语,看似震撼感人实则带有悲苦辛酸之意。要知道真正的美好是让人心生向往,而不是敬而远之。教育是多么美好的事和事业啊,师者是多么幸运能够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和他人美好的人生。

最后用书中四个维度的不断增加,收获更好的自己,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共勉之。

追求上,不断探索价值,做教育的行者,行者不驻,故无疆——这是教育人生的长度。

学识上,精进专业素养,做教育的学者,学者乐学,故无涯——这是教育人生的宽度。

思想上,学会哲学思考,做教育的智者,智者善思,故无忧——这是教育人生的深度。

灵魂上,提升人格修为,做教育的仁者,仁者爱人,故无敌——这是教育人生的高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