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自由——《高手教师》读后感

(2024-08-01 09:38:52)
标签:

高手教师

追求自由

分类: 读后感

追求自由——《高手教师》读后感

追求自由

——《高手教师》读后感

 

这本书其实已经被我从假期目录里剔除掉了,因为当时选择书目的时候有几个主观的倾向,教学技术,教育艺术,通识知识,这本书在我看来并不属于绝对划分的类别,而且从题目看,我觉得挺虚无飘渺的,看作者的介绍又觉得网络色彩很浓……所以我也盲目的认为老师们大概不会选择这样一本书吧。但是感谢泉羽老师愿意选择这样一本书,把这本书拉回到我的书单里,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具体、操作性强,涵盖了教学、教育、家校沟通、内心成长等全方面的教师成长手册,视角独特的思考教育,看待教师,拓宽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对教育认识的另一种思维,也让我对年轻老师向上的愿望和追求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自由之念

读后给我最大、最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说震撼就是全书通篇在传达一个思想就是“自由”。之前有很多对教育职业的期望,幸福、完整、成全、成就、成长、奉献、付出……用追求自由来形容教育的,我是第一次看到,也为我打开了思考教育发展、思考教师成长的另一扇窗。我开始细细思品“为什么用自由作为教育、教师的追求?”

首先我查阅了“自由”的概念。自由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在这个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学术上对于自由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差异。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那么教育所体现的“自由”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宣示自由影响他人

自由是哲学概念,也是一种信仰。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自由的力量。自由的具体体现就是“掌控”,了若指掌,胸有成竹,运筹帷幄……都能用来形容这种状态吧,是一种放松的感觉。那么就从一个成熟的人的基础能力——领导力谈谈,领导力常常被误解为“领导应该具备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领导力可以被定义为“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通俗的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追求影响力。

书中例举了两位班主任,一位对科任的实际问题消极对待,一位信念坚定,责任导向,解决问题。一个被动执行者,一个主动决策者,职业的意义完全不同:一个“度过时间”,一个“完成任务”。一个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怨妇”思维的滋长,在无奈、无助、无为中煎熬,一个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甚至使命,获得“成长”这份珍贵的礼物。这里不存在简单的“奉献”和有些人以为的“损失”,而是一种自由,是向整个世界宣示自己的力量。

第二:自由之心才能柔软

书中介绍了作者练吉他的过程,也介绍了成长历程,让我看到了一个坚持自我,拼命成长的好老师,不受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影响,成长不设限,就是以那颗“不安”的心,不屈从于平庸,做到让自己满意。而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所以很有感触,用情感战胜情绪,让心灵对生活中细刺麻木,对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保持敏感。指尖茧子厚了,心却柔软了,更能感知每个音符的颤动,如是而已。教育包含着青春和善意,保持思想的活力、德性的活力、行动的活力,勇敢的伸出柔嫩的指尖,去碰那最细的弦,去起泡,去一次次死去活来,磨出茧子,怀着自由之心,把生命弹成一首最美的歌。

第三:自由如是做个严师

自由是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一个严格的老师,而严格的本质是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学业发展都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高效干预的老师。严格与粗暴截然不同,严格是一种能力,既要专业,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粗暴是一种态度,是无责任感的简化,是应试时代许多老师的生存术。在一切向严格的修炼中,都包含了责任、专注、坚忍、自律。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然而,也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之路。

第四:获得自由相互成全

这里探讨了信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的问题,书中的例子表达了 “选择既相信”的观点,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信任,我们应该做的是做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我想应该恐惧的不是别人的不信任,而恰恰是别人的信任。如果不被别人认可和信任,我们要做的不是说服别人,而是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用心倾听,承认不足,相信自己,努力成长。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做选择的人后悔,而是在一间教室里获得真正的成就和自由。同时我们也要敢于信任,能信任是一种能力,是对关系的掌控和对风险的容纳,是义气,是强大,人必须强大,不然软弱给谁看。我们要成为自由的老师,既倾情相待,相互成全。又学会目送,不恋不追。

二、自由之行  

书中提到了课程、教学、办学。其中传达的“自由”的思想,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可以灵活生动的加以调用,是学习的第三个原则,即深度学习。还举例农民和工人同是从事辛苦的劳动,农民很少自杀,因为有预期。学习也是一样,要防止无意义感带来的摧毁性伤害,要让学生看到全局,看到进程,对结果有预期,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反思和调整,这就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教育第一个目标是培养“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不断实现自身可能性的人。第二个目标是培养终身有用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就是机会。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冲突对立,好的教育一定是长期和短期的结合,短期的成功和长期的积累,即“高素养+高成绩”。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以终为始”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审辩思维。这里提到了一个高思维课堂的简单参照,下课喧闹的班级,高概率课堂智力含量较低,因为课堂上学生们“身体紧张,头脑放松。”

教育学生要走心,走在问题前面,像恋爱一样教书,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老师。我们是在教育学生,而更为根本的是我们必须学会和孩子共同生活,只有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学生的同行者和导师。教育的目的不是强迫孩子认错,而是鼓励孩子承担责任,从错误中学习,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里提到了具体的做法:第一发生了什么?(事实)第二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我们能做什么弥补?(担责)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协助)

三、自由之境

关于如何成为“高手教师”虽然本书专门作为列为一章进行介绍,但是我觉得已经融入到前文的字里行间了。但是归根到底就是对“自由”的追求,信念、成长、包容、追求。书中还给老师们介绍了许多应对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早恋、不交作业、打架、公共秩序、课堂纪律、家校沟通、学生攀比、手机管理、学校用餐、规矩建立、礼貌待人等等,涵盖了班级日常管理、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棘手问题,不但是从理念上引领,还从技术上给予指导,好理解、易操作。教师要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与其期待别人改变,不如以自身的改变,来带动环境的改变,这也是领导力的一部分,这本质又回到了“自由”的核心理念。

我想作为新教师先从经历和陪伴开始,和你的学生在一起、和你的课堂在一起、和你的同事在一起,和你的学校在一起,只有足够的时间相处,才能有更深的情感,体会,觉悟。也只有建立了某种休戚与共的联结,才能真正诠释“自由”的意义,成为“自由”的人,培养“自由”的人,享受“自由”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