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梅西云
梅西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17
  • 关注人气: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滟滪堆赋》欣赏

(2019-04-03 09:21:16)
标签:

转载

《滟滪堆赋》欣赏

    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还乡为母亲程夫人守制期满后,和父亲、兄弟一起,取道长江,经三峡而去汴京。路途之中,见到了长江有名的险恶之地滟滪堆。

    滟滪堆在白帝城下瞿塘峡口,庞然巨石,兀立江心,砥柱中流。

    历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这首《滟滪歌》,形象地说明了滟滪堆在长江不同水位时的形态,成为古代船家舟子的航行守则。我们从这首民歌里,所能看到的,只是人类对于自然威力的畏惧,潜藏的,则是对滟滪堆的诅咒。

    苏轼的《滟滪堆赋》一反常态,他认为凡是在此因船沉舟覆而埋怨和愤恨都是错误的,其实滟滪堆不但无过,而且有功。苏轼自小在江边长大,熟悉水性,就水的角度而言,他认为,如果蜀江的水蜂涌而至,一直奔流到夔州,中间倘使没有阻隔,那么,弥漫浩瀚的水猝然间拥挤到瞿塘峡口,那么,它的险悍可畏应该比现在还在厉害。也就是说,它造成的损害将会更大。正因为有了滟滪堆,阻挡了江水,消靡了它的锐气,让它在波折千里以后猛然间受到打击,让它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之有限,所以,才被一种“安行而不敢怒”的态势所取代,汩汩滔滔地流向东方,显示出一种从容安顺的姿态。

    于是,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在这里,作者将世间万物的运行分为两种:一种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平安的,但运行中间突然发生恶变;另一种,敢冒风险,越过这样的风险以后走向了安宁。作者虽然说的是万物,但很显然主要还是针对人生而言的。有的人,一直顺利,体会不到世态的险恶,倘若忽然遇到波浪,那么,人生将会发生极大的扭曲和转折,这样的扭曲和转折对于毫无准备的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而有的人,他意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长期的安逸会让人警惕消除,神经麻痹,于是,在遇到危难的时候,他不是躲避逃离,而是迎难而上,这是一种人生经验的积累,是一种生活素质的历练,这样的危难会帮助他,也会成就他,度过了,他就会具备一份“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所以,文章虽由水而起,但谈的却是如何面对人生困难的问题。

    这种观点,在苏轼作品中是一贯的,同时,也是他自己心理的写照。他的一生,波澜起伏,屡遭打击,但他都能从这种人生观点出发,做到履险如夷。他把每一次的挫折和灾难都看作是让他通向更广更高的路途的动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