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窑柿红釉盏
文图/永乐收藏网瓷版(明清)版主
陈平
宋代是中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南北方烧瓷窑场大量兴起,形成不同风格的各种瓷窑体系,如北方地区的河北定窑系、磁州窑系、陕西耀州窑系、河南钧窑系,南方地区的浙江越窑系、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系以及吉州窑和福建建窑黑釉系系,这是当时中国瓷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标准。
建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瓷窑,窑址坐落在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池中村旁;北距水吉镇约5千米,西距建阳市约33千米。历史上水吉曾属建瓯辖地。建瓯,宋以前称“建安”、“建州”,为州郡所在;南宋时期设“建宁府”;治所均在今建瓯。民国时期,水吉一度作为特别区,1940年设县,1956年撤县并入建阳。历史上窑因处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后因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又有“水吉窑”、“瓯宁窑”等称呼。又由于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见长,故又有“乌泥窑”等称呼。
建窑黑釉瓷始烧于五代末至北宋初,衰于元。其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釉、绀黑釉
、兔毫釉、油滴釉及曜变等,此外,尚有杂色釉如柿红釉、酱釉、铁锈斑纹等 ;器型以碗、
盏为主,兼有少量灯盏、钵、高足杯、罐及瓶等。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黑;釉汁肥厚,胎釉结合致密。此外,宋末元初建窑还生产青白瓷,器型以碗、盘、洗、三足炉等为主;胎白釉润;器内外装饰缠枝花卉、四季花卉、莲瓣、梅花、乳钉和婴戏等纹饰;技法则常用模印。建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能工巧匠对南方地区瓷业乃至日本天目瓷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除建窑外,宋代我国还有其他几个比较著名黑釉瓷生产窑场。譬如,釉色比较著名的有吉州窑的玳瑁斑——釉色酷似海龟壳斑纹;遇林亭窑的金彩文字黑釉盏;茶洋窑的灰被盏;在北方河北定窑生产的这类产品,其造型则多为敞口盏,亦有金彩盏。它的特点是胎薄体轻、胎色较白。釉色往往不够黑,而呈铁红色或酱褐色;河南一带有生产一种白唇黑釉盏(白覆轮黑釉盏),其唇口是白色的素瓷。唇口以下器内外施黑釉,有的黑釉釉面上满布“油滴”或“银星”,是珍品;宋代建窑碗盏是以窑变著称。
宋时盛行“斗茶”,黑瓷因为能清楚地观察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況,故黑瓷的代表-——建盏大受歡迎。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种瓷器的釉面顔色绀黑如漆,溫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色、褐色纹,犹如兔身上之毫,所以称“兔豪盏”。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
笔者近日收藏到一件南宋建窑柿红釉盏,口径12.5厘米,底径4.4厘米,高7.2厘米,唇口,弧腹,小圈足,胎呈黑褐色,胎骨深厚,盏壁内外施柿红釉,施釉不及底,柿红釉窑变产生的金黄色斑点纹,与柿红釉彩交相辉映,使盏的内外色彩斑斓,犹如夜空中闪耀的繁星,万千天目,相得益彰,美不可言。该盏为建窑中的上乘之作,是少见的窑变盏,非常珍贵、罕见,值得收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