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福建茶洋窑精品赏析
陈
平
茶洋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东南约34km的太平镇葫芦山村茶洋自然村(茶洋自然村,距高铁北站、高速路口15公里,距太平镇政府15公里。外福铁路、闽江水路、北岸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属福建水口水电站库区搬迁村。距离行政村1公里处有一处宋元窑址及多处摩崖石刻、伏虎庙)地处闽江中游,窑址主要分布在面临闽江的东北面。山中蕴藏着丰富瓷土,山上植被茂密,山谷潺潺流水,窑场濒临闽江,水运便利,具有开造窑场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北宋中晚期至元,制瓷先民开设十余处窑场,延续数百年。窑炉遗迹均为斜坡式龙窑,其结构形状、构筑工艺和所使用的窑具、烧制方法均与福建所发现的宋元时期是龙窑雷同。
茶洋窑南宋后期产品为该窑鼎盛阶段,主要以黑(酱)釉为主。黑釉仿建窑,又有自己的特点,碗以浅腹居多。它的最主要特征是内腹壁至底有凸凹“弦纹”,且较宽深,以至釉面有水之涟漪圈感;深腹“灰被天目”次之;另外还有执壶等。
建盏日本俗称为“天目”,是狭义的。不过现在又有玳皮天目、木叶天目、高丽天目、濑户天目、白天目等名称。现在天目不单指建盏,成为黑釉器的总称;“天目茶碗”则是泛指宋代及以后中国所产的黑釉茶碗。建盏、吉安天目、河南天目、山西天目、濑户天目、古濑户天目、美浓天目、信乐天目、丹波天目、布志名天目、志户吕天目、唐津天目等是按产地命名;宋天目、高丽天目等则是按朝代命名;曜变、油滴、星建盏、兔毫盏、禾目、虹天目、灰被、菊花、瘦鹿毛等是按釉调命名;黄、青、白、赤符、黑符、柿帷子、蓼冷汁等是按釉色命名;玳瑁、龟甲、木叶、梅花、鸾凤、蓟及文字天目等是按纹饰命名;稻叶、秋叶、珠光、绍鸥、松本、妙国寺等天目为按所藏者命名。“灰被天目”、浅腹敛口碗等最能体现该窑独特风格。茶洋窑已吸收、融合、包含了建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省内外诸多窑系的技术成份,且形成了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风格。
茶洋窑址发现的黑釉深度腹茶碗,其造型类同于"建盏",日本称为“灰被天目”,它在日本茶道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享有纯朴、超越自然、追求宁静的美称。遗憾的是,“灰被天目”究竟产于何窑对于日本人来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我国著名学者叶文程先生和欧阳希君先生从茶阳窑盏造型、釉色、胎质等结合考古发掘报告,证明了茶洋窑出土的黑釉盏与日本人所称之为“灰被天目”的茶盏,在造型等诸方面完全吻合。解决了中日陶瓷文化交流史及日本茶道史上的一桩世纪悬案。证实了日本人加藤景正在福建南平学习陶瓷烧造技艺的传说并非非子虚乌有。
据说当时由于建窑的兔毫盏大为流行,至北宋后期福建各地群起而仿之,以至黑盏窑址遍及各地,茶洋窑也大量仿制建窑的黑盏。当年日本人加藤景正也渡海来到中国福建学习陶瓷技艺,回国后在濑户试制成功了“濑户天目”,在漱户,加藤景正成为窑神被塑像供奉。“灰被天目”在日本茶道非常被推崇。
二十世纪中晚期,茶洋曾几度兴办瓷厂。因日本人、韩国人等国际上对茶洋窑产品的喜爱与需求,前来南平古玩市场、窑址购藏残瓷、碎片标本的大有人在。有的日本人来到南平茶洋朝圣,在延平区亿发古玩城购买茶洋窑“灰被天目”。为了发掘祖国文化遗产,南平科协组织人员,恢复宋代"建盏"制作烧成工艺,利用当地原料探索出"灰被天目"制作工艺。但目前南平市延平区只有南平星辰天目陶瓷有限公司烧造黑釉瓷,但仿烧的只是建盏,茶洋窑古盏目前尚未涉足。
在古玩市场上,目前有不少窑址出土的完整器流入市场,价格不高。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茶洋窑产品的需求,国内一些外省藏家、古玩商也加入了福建独有的茶洋窑产品的收藏与交易,使茶洋窑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它有很高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注: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为陈平本人提供)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茶色浅腹碗,口径11.0、足径3.6、高4.2厘米。束口,浅腹,内底心平凹,圈足斜削或平切,修坯草率。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特征是“平肩”,即腹底与圈足间切成平面约90°直角,旋坯“V”型后,再平肩一刀成足型,后斜旋削足底多余部分,足底浅挖一刀(近似饼足)即成。
↑日本藏元茶洋窑灰被天目碗侧面
↑日本藏元茶洋窑灰被天目仰面
↑日本大阪东洋美术馆藏北宋建窑油滴盏,高6.3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5厘米。
盏束口、斜腹、矮圈足。内外施黑釉,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窑变所生,自然形成,形似油滴,犹如天上星星,美妙无比。虽然此文谈的是茶阳窑精品,但也附带提一下距离茶阳窑100多千米远的古建窑的精品,以便藏友比较它们产品的异同。
↑元代茶阳窑酱釉执壶侧面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茶色执壶底部。
高23.8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9.5厘米。柄残。壶造型古朴,釉面温润,施釉不及底,底部土沁自然,出土旧貌明显,为窑址出土。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酱釉执壶。
高20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8.3厘米。壶造型古朴,釉面活润,施釉不及底,底胎干老。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酱釉执壶底部,可见胎质呈半生烧。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酱釉执壶。
高8厘米,口径5.3厘米,足径6厘米。壶造型古朴,釉面活润,施釉不及底,胎色
浅灰色。
↑笔者藏元代元祐福建茶阳窑青釉褐彩折枝花纹盖瓶(陈平电话(微信号相若):15659905262;qq:468222255'办公室:0599:8609520)一对。
高23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7厘米。盖瓶瓶盖形如倒扣的碗,造型古朴,釉面温润,以褐彩(氧化铁)绘折枝牡丹纹,绘工古拙,富有时代风格。外壁施釉不及底,底胎一个可见生烧及爪裂纹,,土沁自然。瓶修坯特点为修下不修上,口沿内壁不甚光滑。据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确认为元祐型器物,此对盖瓶可谓元青花的祖宗。
↑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湖田窑青白釉带盖瓶
瓶小口,短颈,硕圆腹,肩部置对称的双耳,圈足。瓶盖形如倒扣的茶杯,口部脱釉。里外满施青白釉,釉质光润,釉面开片。底部露胎无釉。
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生产体系。
↑元代茶阳窑酱釉罐
高15.5厘米,口径11.6,足径10.2厘米。罐造型古朴,釉面温润,施釉不及底,底胎灰色。
↑笔者藏绿釉白覆轮浅腹碗,高4.5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4厘米。碗造型舒展,釉面温润,施釉不及底,底胎呈浅黄色。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酱釉浅腹盏
高4.6厘米,口径11,足径4.1厘米。碗造型舒展,釉面温润,色泽黝黑,施釉不及底,底胎灰色。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柿红釉深腹盏
高9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3.6厘米。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牛毛纹深腹盏
高9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3.5厘米。盏造型古朴,釉面土蚀明显,施釉不及底,底胎呈米黄色。
↑笔者藏酱釉深腹毫变盏
高9厘米,口径11.1厘米,足径3.7厘米。
上图为笔者藏元代茶阳窑茶色深腹盏,高9厘米,口径11.1厘米,足径3.8厘米。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酱釉深腹盏
高9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3.8厘米。
上图为笔者藏元代茶阳窑窑变釉浅腹碗。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绿釉深腹盏,内壁蝉翼纹明显,出土旧貌自然。为窑址出土。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绿釉深腹盏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绿釉深腹盏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绿釉深腹盏,内壁土沁明显,用水浸泡,用刀片可以挂掉土沁,亦可用500目细砂纸磨掉。
↑笔者藏南宋茶阳窑同安窑系珠光青瓷碗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褐彩牡丹纹注子
↑笔者藏明代茶阳窑青釉三足炉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酱油执壶
↑笔者藏宋代茶阳窑茶色釉执壶
↑笔者藏元代茶阳窑青白釉注子侧面
↑笔者藏元代褐彩折枝花纹执壶
↑笔者友人藏宋代茶阳窑“茶阳店用”铭款碗
↑笔者藏元代青釉茶阳窑酱釉罐
↑笔者藏南宋茶阳窑青釉碗,外壁折扇纹(东洋称猫爪手),内底月华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