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案例分享研讨
标签:
教研 |
分类: 先进教师经验交流 |
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_昆阳镇第一幼儿园
|
项目名称 |
经验交流记录表 |
项目负责人 |
林王玲 |
|
活动时间 |
2023.4.10 |
活动地点 |
二楼多功能厅 |
|
活动主题 |
游戏视频制作经验分享 |
主讲 |
蔡益阳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动起来,公交车! 一、游戏背景 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人或物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或模仿实物。自主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一个雨天的早晨,我班在教室内开展了晨间微运动。来得比较早的孩子们聊起了天:我早上坐三轮车过来的;我是爸爸开车送我的;我和奶奶一起坐公交车来的…… 由于我班是利用班级现有的材料(桌子、椅子等)当器械,由幼儿们自主设计、摆放来进行晨锻,所以游戏也是围绕桌椅展开的。 二、幼儿游戏 片段一: 子洋拿着自己的小椅子,反坐在上面,两手抓着椅背,利用脚部力量向前蹦跶了起来。不少幼儿看到子洋的玩法,也纷纷学了起来:我们也要“开小车”!于是,教室里到处都是“哒哒哒”的声音……过了几分钟,大部分幼儿都来园了,班级里“开小车”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彤彤就发现这样太吵了,会影响楼下的班级,于是号召了几个小伙伴,很努力地制止了这场“开小车”的游戏。但个别幼儿还是对“开小车”的游戏意犹未尽…… 片段二:
片段三: 公交车小分队头碰头商讨了起来,双层巴士是不是可以开得远一点呢?于是他们又推来了桌子拼在一起,再将小椅子摆在桌子上,宗凯坐在前排依旧扮演司机的角色。看起来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小司机叫到:“你干嘛呀?”萌萌轻声回答:“我上不去。”便跑开了。只见可馨又搬来一张椅子,摆在桌子旁边,说:“这样搭着就可以上去了。”又一个难题解决了,双层巴士终于可以出发了。这时:芊芊又提出了疑问:“这辆车动不起来,我好想让它开动起来。” 怎么才能让搭建好的车子动起来呢?这个问题难倒了孩子们。晨间活动后,我们让公交车小分队的孩子们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设计,不少孩子认为可以换一种材料来搭建公交车,而且可以换一个场地试试。就这样,他们拿着纸笔开始设计会动的公交车了。 片段四: 第二天,孩子们根据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搭建,搭建时可馨发现公交车车顶容易塌陷,于是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共同补救车顶。接着,孩子们往公交车内加入了座位,公交车很快就搭建完成了。坐在公交车上的孩子们开始闲聊,浠言这时提出了疑问:“车怎么动不起来啊?”于是,大家开始了讨论,浠言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们把座位撤掉,一人扶着一个杆子,一起齐步走。紧接着,浠言给每一个小朋友指定站位,可馨当司机,大家跟着可馨喊的口号,一二一二得走,终于,公交车动起来啦! 三、幼儿心声 整个游戏均由幼儿自己开展进行,游戏中,他们发现问题,讨论办法,并合作解决问题,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均得到发展。在游戏过程中,最常听到的是他们的欢笑声,这也证实了,孩子们是享受整个游戏过程的。在公交车动起来的时候,孩子们无比自豪雀跃,激动地大声欢呼。游戏后,子洋跟着我们,不停地说自己是个“创造家”,创造了“会动的公交车”。 四、幼儿成长 创造游戏首先是游戏,其次才是创造性游戏,那么其重点就是“创造”,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游戏的本质特征。所谓创造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对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来说,应该是“再造”,幼儿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改造和再造,所以说创造性游戏其实是再造的过程。因此,在组织创造性游戏时,应兼顾两点,即原有经验和幼儿的想象力。在游戏中,我们支持孩子们特立独行的想法,允许他们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搭建。当然,我们也清楚每个孩子的能力,知道他们想要游戏的欲望,了解他们真实水平,给予他们空间去创造。 五、育儿建议 孩子拥有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们,他们自己讨论、自己设计、共同合作,自发组织并进行整个游戏,家长所需做的,便是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自己游戏,相信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另外,支持与鼓励是幼儿游戏的最大动力。孩子在进行游戏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游戏意识和想法,家长要尽可能减少因怕整理而阻止幼儿进行游戏,相反,家长需要多多鼓励孩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不断去尝试,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成长不少于直白的学习本领。 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创造一切的可能,给予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去创造,当然,也要在游戏过程中看出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价值,真正读懂幼儿游戏。“解读儿童、顺应意愿、援助儿童、快乐成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