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验交流——走进幼儿自主游戏的乐园

(2016-06-30 09:50:17)
标签:

教研

分类: 先进教师经验交流

园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_昆阳镇第一幼儿园

项目名称

经验交流

项目负责人

陈筱筱

活动时间

2016.6.27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走进幼儿自主游戏的乐园

主讲

郑晓和

参加对象

 各班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自主游戏的定义

        “自主游戏” 相信这个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吧?这两年,这个词是我们一直常挂嘴边的,而且最近是越来越火的趋势。那么老师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主游戏吗?自主游戏是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根据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能够满足幼儿个体需要,促进幼儿在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及提升好奇探究的品质。虽然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其实对于这句话,我们只要十二个字就可以理解,老师们,是哪十二个字?是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这是自主游戏区别于其他游戏之所在。

二、自主游戏的特性

        1. 生成性
        幼儿自主游戏的玩法具有生成性。游戏中,它的玩法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制订好的,而是通过孩子在一次次自主游戏中的表现,根据他们在游戏中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要论、更改而形成。这样,孩子们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玩法的权利,而且在不断生成的新游戏中,可以更好的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愿望。

        2. 多样性
       幼儿自主游戏的材料具有多样性。自主游戏体现的是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孩子是游戏的主人,要玩什么游戏、怎么玩?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决定的。然而每个孩子又都是独立的、不同的个体,因此在游戏创设及材料的提供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原则,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
       3. 多重性 
      自主游戏中,除了幼儿,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也具有多重性。在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自主游戏中,它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游戏角色的多重性。她可以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需要准备多种材料;她可以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需要同伴或遇到困难、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某种角色方式介入指导;教师还可以是幼儿的倾听者和发问者——当孩子在游戏过后和大家一起分享经验时,教师就可以是这种身份参与其中;教师又可以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帮助时,这种角色就可以很好的体现。

        4. 均等性

        自主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机会具有均等性。为了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教师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游戏机会。游戏机会的均等,才能保证每个儿童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才能给孩子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自主游戏的分类

        幼儿园的自主游戏一般有户外自主游戏和室内自主游戏这两类。户外自主游戏,像安吉已经是做的非常成熟的,当然,在我们温州地区尤其是温州市区内的幼儿园这两年也是开展的相当不错的,在我们平阳也有几所幼儿园已经陆续在做了,像鳌江的育英幼儿园开展的体育类的自主;还有上次我和筱筱老师参观的瑞安实验二幼以绘本为载体的游戏类等等,在人员的安排上她们都是由一位老师负责一项内容,游戏时间孩子们自由选择场地、材料进行游戏。但是户外自主尤其是体育类的难免有时候会有磕磕碰碰发生,这就需要我们事先要做好家长工作,能够得到她们的支持与理解,像上次在瑞安的培训中,一位上海的专家就说:在上海那边一是没有那么大的场地和资源,另一个就是城里的孩子比较娇贵,所以她们更多的只是开展室内的自主游戏。室内自主,就是利用班级或走廊的空间创设区域,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通过照片向老师们介绍、分享一些自主游戏的案例)

四、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在实施自主游戏时,教师该做什么?对此,戴仙仙老师曾给我们列出来这样三条策略:

       创设 环境——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创设支持孩子参与自主游戏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观察 记录——读懂幼儿和理解幼儿(鼓励幼儿自主确定游戏内容,选择材料和同伴;用合适的方式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情况,理解幼儿行为)

        帮助 推进——对的时间和对的方式(在对的时间以对的方式帮助幼儿、分享幼儿的体验、推动幼儿的发展)

那么我结合戴老师的建议做了如下整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准备

教师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之前,必须为儿童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经验等条件准备。

        材料准备对儿童游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一步步地去创造新的玩法,生成多种游戏;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儿童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越来越失去游戏的兴趣、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 
        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对儿童游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儿童各类游戏的开展。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儿童在游戏时玩得尽兴,而狭窄的空间会使儿童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且容易引起儿童因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纠纷。 
儿童游戏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儿童只有具备了某种经验,才可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因此,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儿童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儿童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儿童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这种游戏经验的准备包括已有的经验和预先的经验两个部分。儿童就是通过游戏将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及简单的知识经验进行实践、尝试,并进行重新的建构以形成新的经验,逐渐学习社会规则并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及行为规范。 

        2. 观察

        幼儿在室内和户外开展的幼儿的种类不同、内容不同,教师观察的目标也不一样,所以观察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观察游戏,主要是观察游戏中的幼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主题。即:幼儿游戏的主题是什么?是怎么确定的?主题与生活,与主题教育教学有何关系?主题的稳定性如何?是怎么转移的?等等。

      (2)游戏角色。即:幼儿游戏中有角色分配吗?是怎么分配的?角色分配过程中是否有冲突?是怎么解决的?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角色扮演的水平如何?等等。

      (3)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即:游戏过程中喜欢选择和使用哪些材料?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等等。

       (4)游戏情节的发展。即:幼儿游戏过程中有哪些情节变化?每次情节变化的诱因是什么?游戏内容是否丰富?等等。

      (5)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如何?同伴关系如何?游戏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遇到矛盾冲突时有什么表现?是否能采用协商、轮流、适当妥协等方式化解矛盾?等等。

      (6)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即:幼儿的游戏时间持续的长短如何?持续多久后开始转移的?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如何?等等。

      (7)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控制自己,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若因为缺乏规则导致发生冲突,幼儿是否能通过协商来确定游戏规则?幼儿能否坚持遵守规则?等等。

对运用观察的建议:

         1、教师的观察应贯穿在游戏的始终,但切记不要过早地向观察对象中进行提问。例如:在建构游戏区,当孩子们正在忙着运积木,摆弄积木时,教师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意图,就急于去问要搭什么,这样,有可能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影响孩子的情绪,也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猜测,使孩子们在苦于不知教师的想法中对游戏产生厌倦,甚至放弃游戏,因为,孩子尚处在摆弄、感知材料的阶段,自己也不明确搭什么时,教师的一再催问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观察时,教师要学会等待性观察,要给孩子留有思考、想象和不断探索的机会,激发和保护孩子游戏的兴趣,让孩子在宽松、愉快中自主地游戏。

       2、教师在观察中要多激发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每次的游戏中,孩子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里跑来告诉老师,寻求帮助,这些事,有的可能是在教师的观察之外,也有的可能就在教师的视线观察之中,对孩子们提到的事,我们不要急于表态,在倾听孩子们的陈述之后,再酌情引导,巧用方法,尽可能地让孩子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时,由于是在教师观察之中的事,教师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过程,所以,常会直接把自己的想法、体验告诉给孩子,这样,孩子轻松地得到了答案,就会终止对问题的思考,套用成人的思维。所以,在观察时,教师要始终明确一点,那就是:适度地延迟孩子需要的满足,给孩子面对问题的时间,以赢得自己的主动观察。

   3、教师在观察时要多鼓励、接纳,少提出建议。与孩子相处,我们总会冒出优越的心理,例如:对孩子好的表现进行表扬之后,常会带上一句“如果怎么怎么样后会更好”,好象自己的想法总是最好的,但却没想过,再好的,那也不是孩子的!儿童他不会象成人一样与人辩驳,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但相信他的内心感受是与成人一样的,或许更脆弱,更需要被人肯定和呵护,这表扬之后的那句话,同样会让孩子产生失败感。因此,教师在观察时,要学会接纳、欣赏孩子的想法,以鼓励、肯定的眼神去观察、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引导孩子大胆、自主地在游戏中探索、尝试。

 参与

        游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各种能力和需要。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可以是参与者、可以是合作者、可以是引导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我们的孩子们在游戏中确实碰到了他们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又可以做幼儿自主游戏的引导者,像同伴一样,问问其中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强行劝说,但你的建议和意见必须给孩子一种正确的指引,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有助于促进游戏的进程。但是一切教师游戏中的参与要把握一个方向,不能随意介入,否则将容易破坏他们的游戏氛围。

讲评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儿童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儿童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讲述”、“点面结合”、“绘画辅助”等方法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教师是引路人,应多问儿童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让儿童成为游戏讲评的主人。

        老师们,这是我对“自主游戏”的一种粗浅认识和了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点点的启发、丝丝的收获!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让我们大家共勉!让我们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

学会做一个隐形的老师,

       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

 http://s12/mw690/0060Rdwlzy72SANKBIL0b&690

http://s10/mw690/0060Rdwlzy72SANPakNa9&690

http://s1/bmiddle/0060Rdwlzy72SANV4mAd0&690

http://s1/mw690/0060Rdwlzy72SAO36OA60&690

活动反思

与意见

 

对运用观察的建议:

       1、教师的观察应贯穿在游戏的始终,但切记不要过早地向观察对象中进行提问。

      2、教师在观察中要多激发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在观察时要多鼓励、接纳,少提出建议。

过程确认

情况属实!

                     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陈筱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