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底足之研究-盘类

标签:
收藏瓷器鉴定元青花考古 |
分类: 元代青花研究 |
不仅体型规格差异很大,而且质量,制作工艺差距也很大。瓷器不比铁器,大小
超出一定的规格,烧制时容易变形断裂,成品困难。是故元以前或元以后的历代
都是小器精美,大件粗陋。惟独元青花愈大愈精,奇妙无比。总体而言,元代青
花盘中,大盘的胎质,纹饰,制作工艺优于小盘,外贸瓷精于内销品。造成这种
情况的原因是:元代帝王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统治者,并不特别好瓷这一口,所以,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官窑。浮梁瓷局的主要功能是管理瓷业,收受税赋,督造的瓷
器多为府衙的日用瓷。倒是贸易用瓷的刺激,大量的定货,高昂的价格,巨额的
利润,使窑场有能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出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器。元青花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快速地成熟并走向颠峰。了解了这一点,也就容易理解元代青
花盘底足上的种种差异和表象。归纳起来,元代青花盘的底足有如下特点:
都具备了这些特征,看得人晕头转向,不辩东南西北。这里就有一个十分重要和关
键的问题:那就是究竟应该“看什么”,“怎么看”;辩真识假的真功夫也在此!
象:有些看似很粗糙的元青花底,摸上去却十分的光滑,甚至非常的滑腻,这在元
以前和元以后的各代素胎瓷底中是见不着的。元青花中的这种有特殊滑腻感的底足,
并不是经过打磨或特殊工艺修整而成,而是由于瓷胎中的一种特殊材料,特殊的性
质所造成,它就是麻仓土!
入明后成了”官土“,始称“麻仓土”,
土》中载:“ 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曰千户坑、龙坑坞、高路坡、低路坡,为官土。
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麻仓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麻
仓土发现之前,均单独使用瓷石制胎,因瓷石耐温低,仅1200℃,烧制大型器件易出
现瘫软变形,成品率低。而麻仓土的烧结度高,在1700℃以下不会软化,把它掺和
在瓷石中制胎可增加制品在高温下的强度,减少瓷器变形,胎骨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可以说,麻仓土的发现和使用,使烧制大型精美的元青花成为可能。
用水淘洗即可成胎料,能制作浆胎,粉胎。因其细腻与粉沙状,又有“滑底沙足”之
美誉。古时根据所制瓷器的档次和大小规格不同,麻仓土的配量也不同。“凡要作细
瓷,则等量相配;要作中等瓷,则配比为四比六,但配比最小为一比三”。所以,二
元配方中,麻仓土含量的多寡,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麻仓土的含量越高,
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反之则显粗糙。
过程的,一则麻仓土较贵,资源紧张,二则根据所制器物档次来确麻仓土加入多少,
三是个人的经验喜好有所差别,大多通过不断的试验,总结和观察,得知不同的比例
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所以,同样掺有麻仓土的元青花的胎质并非都是一样的,这就是
为什么元青花的胎质胎色会有这么多的差异的原因。
土是不能单独制胎的,麻仓土的烧结度高,单独制胎烧制的话,烧出来的不是瓷器,
而是像陶器。所以,麻仓土加入过量,或加入的麻仓土超过一定比例,胎体胎面的粉
质化是比较明显的,胎面常会有一层白粉状物存在,用手也可以摸下来;有些胎面还
会有许多细小裂缝,吸水性也较好,在表面洒上一些水会立刻就干,新瓷根本不具有
这样的吸水性。笔者正是因为研究和了解了这些特点、特性,才有幸收集到了不少精
美绝伦的元青花大盘。现介绍部分藏品如下供大家参考。
(元明会馆藏品:元青花白十字杂宝花卉纹盘)(照片一)
http://s4/mw690/0060E1Psgy6Qfqx3vJpf3&690
此盘直径 45cm,体型硕大,制作精美,为罕见的至正型元青花大盘。
(元明会馆藏品:元青花白十字杂宝花卉纹盘)(照片三)
http://s11/mw690/0060E1Psgy6QfqBg710aa&690
腻,并有粉状物附着,非常典型的元代麻仓土二元配方所制胎底。可惜照相机很难展现
瓷器的质感,亦无法完全正确地反映色彩,只能用文字作简要说明,请在实践中多加体
会,用手来感受其中的奥妙。
(元明会馆:元青花雉鸡花果图菱口盆)(照片一)
http://s16/mw690/0060E1Psgy6QfreaOdxff&690
(元明会馆:元青花雉鸡花果图菱口盆)(照片二)
http://s6/mw690/0060E1Psgy6QfrnIU2V05&690
此盘除纹饰外,大小尺寸和底足胎质均与上品基本相同,异常珍贵。圈足矮且内倾,
足墙呈梯型,无法用手倒提。
(元明会馆藏品:元青花雉鸡花果图菱口盆)(照片三)
http://s2/mw690/0060E1Psgy6QfrtPx5f61&690
削足非常规整,蕴现旋纹和跳刀痕,胎质细致,胎表滑腻,且呈粉状,根本不见火石红。
机会,实在可惜。有火石红的不一定是真品,而没有火石红的并非就是仿品。见过土耳
其托比卡布皇宫和伊朗收藏的元青花的人都会惊奇的发现:那里的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
元青花,居然多数没有火石红。
见如下:
无麻仓土加入,烧成后变形严重。
(元明会馆藏品:元釉里红盘)(2)
http://s9/mw690/0060E1Psgy6Qfto0M5298&690
平底,胎质酥松且粗糙,属元中早期产品。
的明显差异,可以认为应始于中后期。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大量开采后,麻仓土终于
明万历年初枯竭。虽然之后又在景德镇的高岭山找到了高岭土,但内在成分和色泽均有
差异,麻仓土造就的不朽的名作元青花,也就成了千古绝唱。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和
手段,也不管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现今的人们只能仿其表,而无法仿其胎骨。通过对
麻仓土特质的研究和发现,会使我们踏进元青花的时间隧道,真正地认识元青花,尽快
的找到元青花。
...
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