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研报告及其应用
(2023-08-17 08:13:44)
调研报告是调查和研究的产物,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人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对调查报告概念、类型、特点、作用及其应用加以探讨。
一、
调研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即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写成的调研文章。具体来讲,调研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
调研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
二、调研报告的特点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研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总的来说,调研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调研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研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研报告。专题型调研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专题调研在人大比较常见。
2.综合型调研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研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调研报告的作用
1.总结经验。通过反映某地、某单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结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推动面上的工作。通常在某项工作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时候,在人们对某项工作普遍感到难度很大、需要示范引导的时候,或者工作中出现某方面的突出典型,需要扶持和宣扬的时候,就需要这类调研文章。
2.揭示问题。通过反映工作中某种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其真相,找准其根源,分析其危害,以期引起有关党政组织、有关部门或全社会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决。
4.服务领导。即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情况,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类文章一般形成于某项决策形成之前,领导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一时下不了决心,需要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再做出决断,于是亲自出马或指派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而后以文字形成决策依据。
五、调研报告的应用
1.对围绕常委会会议议题开展调研活动形成的调研报告连同“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印发常委会会议,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时参考。
2.对调研报告中涉及全局性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处理,须经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后报同级党委,必要时依法作出决议、决定,还可以议案的形式提出,督促落实。
3.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突出问题,涉及到“一府两院”具体工作的,提交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形成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转送“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
4.
5.
6.对人大工作具有典型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经主任会议研究后,制定文件或汇集成册下发本级或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学习借鉴,促进人大工作整体创新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