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蒲松龄与高凤翰

(2022-03-29 03:37:10)
标签:

转载

分类: 袁枚研究
原文地址:蒲松龄与高凤翰作者:姑妄言斋
    铸雪斋抄本卷十《张贡士》后有“高西园云”一段附则。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先生考证:文中的高西园,就是在雍正、乾隆年间以诗画名于当世的高凤翰。高凤翰雍正元年秋曾写诗赞颂《聊斋志异》并抒发自己的愤懑情绪。
  高凤翰系山东胶州(今属青岛市)人,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3),比蒲松龄小43岁。乾隆《淄川县志·官师志·儒学教谕》记载:“高曰恭,胶州人,举人,康熙三十五年任。文学儒雅,诸生进谒,论文亹亹不倦。诗歌文词、书法画意,无不精到。学者得其片纸,珍若拱璧。四十年致仕。”其父高曰恭任淄川儒学教谕期间,高凤翰随其父在淄川生活过,当与蒲松龄见过面,但其时年仅十四五岁。高凤翰《题蒲柳泉先生〈聊斋志异〉》诗中云:“忆昔见君正寥落,丰颐虽好多愁颜”,指的就是当年与蒲松龄见面的情景。
  《重修胶州志·列传八·人物·文苑》记载:“高凤翰,字西园,一字南阜,曰恭子。少具异才,工书画、篆刻,诗才尤敏,久困诸生。雍正五年,州牧黄之瑞荐举贤良方正,授安徽歙县县丞。时六安州知州卢见曾,言其才于巡抚程元章,历署歙县、绩溪知县。两江督臣尹继善、高其倬,安徽抚臣徐本、王绂相继至,并奇其才,其倬尤雅重凤翰书画。乾隆元年有旨,征试博学鸿词,将以凤翰荐而不果。委管泰州壩盐务,称掣事。俸满当叙升,将题补扬州仪征县。时见曾已为两淮转运使,尝为扬誉。同官有忌之者,构蜚语于其倬,控见曾与凤翰党,具列凤翰诸过。凤翰作诗以志,愤冤对簿,日抗辨不屈,得昭雪。寻痹病,废右手,漂泊江南者数年。书画惟用左手,而古趣横生,尤重于时。已而北归,制棺营生圹而自铭之。凤翰性醇挚,笃于孝友,跌宕诗酒而无跅弛之讥。具经济才,人罕知之。终于下僚,独以书画为世重。张庚《画征录》评其画:山水不拘于法,以气韵胜。又嗜砚,蓄藏千余,皆自为铭,著有《砚史》。诗有《击林》《湖海》《岫云》《鸿雪》《江干》《归云》《青莲》诸集,凡三千余首。”
  高凤翰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不受传统限制,生动而富于妙趣,被人称为“四绝”。高凤翰自称“第一功名只赏诗,精力之消耗此中者,十之八九”。一生作诗3000余首,其中大部分散失民间。其诗曾得到诗坛盟主王士禛(渔洋)的赞赏,奉王士禛遗命,为私塾门人。《山东通志》记载:其诗“不甚研炼,往往颓唐自放,亦不甚拘于绳尺,然天分绝高,兴之所至,时有清词丽句。”高凤翰毅力惊人,右臂病废后,书画篆刻全用左手,作品朴拙中有生趣,为世人所推重。张庚编写的《国朝画徵录》评价他“善草书,圆劲飞动”,“山水不拘手法,以气韵胜”。郑板桥评价:“用左手书画更奇,”并赋诗称赞:“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交朋索向余。短笺长札都去尽,老夫膺作也无余。”高凤翰凭借自己的实力,跻身“扬州八怪”之列,成为其中的唯一北方人。
  高凤翰19岁时参加科考中秀才,次年去济南参加乡试,后又两度赴省,但屡试不中。雍正元年(1723),高凤翰到济南参加这一年的优试,由于与张元有旧交,便住在朱缃家,当时张元正在朱家坐馆。康熙六十一年至雍正元年初,正是朱缃之子朱宾理、翊典兄弟忙着抄录《聊斋志异》之时。高凤翰在朱家读到了这部小说集,大加赞赏,在朱氏抄本后写了题跋,感慨蒲松龄与自己相同的坎坷遭遇。
  高凤翰的跋曰:余读《聊斋志异》竟,不禁推案起立,浩然而叹曰:嗟乎!文人之不可穷有如是夫!聊斋少负艳才,牢落名场无所遇,胸填气结,不得已为是书。余观其寓意之言,十固八九,何其悲以深也!向使聊斋早脱鞲去,奋笔石渠、天禄间,为一代史局大作手,岂暇作此郁郁语,托街谈巷议,以自写其胸中磊块诙奇哉!文士失职而志不平,毋亦当事者之责也。后有读者,苟具心眼,当与予同慨矣。雍正癸卯秋七月,南村题跋。
  诗云: 庭梧叶老秋声干,庭花月黑秋阴寒。
     《聊斋》一卷破岑寂,灯光变绿秋窗前。
     《搜神》《洞冥》常惯见,胡为对此生辛酸?
      呜呼!今乃知先生
      生抱奇才不见用,雕空镂影摧心肝。
      不堪悲愤向人说,呵壁自问灵均天。
      不然庐家冢内黄金碗,邻舍桑根白玉环。
      亦复何与君家事,长篇短札劳千言?
      忆昔见君正寥落,丰颐虽好多愁颜。
      弹指响终二十载,亦与异物成周旋。
      不知相逢九地下,新鬼旧鬼谁烦冤?
      须臾月堕风生树,一杯酹君如有悟。
      投枕灭烛与君别,墨塞青林君何处?
         (胶州高凤翰西园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