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庆维: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去中医药大学还能学到真正的中医吗?
(2023-10-30 06:56:53)
标签:
中医医学 |
你看我一到大学去开会,带我们去展览室参观,那个讲解员博士生一提这三七就是降血脂的,这事儿很可怕的。现在教育出来的药学家基本上都是用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去引领中医中药学发展。从这个体系当中,你看着所有的学子们都朝着这个方向走的时候,你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中医中药的消亡。
去了这个背景以后,你再学中医,其实是很难学成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中医中药其实是处于一种停滞和消亡的状态,国家建立了那么多所大学,那么多学子苦苦的学,学完了以后,自己对中医中药都不信了。而且向植物药学、向西医文化价值取向去妥协,西医在降血脂,他也学习降血脂;西医在扩张血管,他也学习扩张血管;西医在利尿,他也学利尿;这种思维模式怎么能够成为中医呢?其实是变成了一个西医文化的附庸了,所以真正的中医文化没有得到弘扬和发展。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的都是怎么样治病,而且很多教材里边和书本里都在以病统证。所以孩子最初走向临床的时候,都是给人治病,也是受化验单的左右,比如实验室物理诊断、化学诊断出什么病,然后我们用中药怎么样去治这个病,这个病有几个证型,然后我们拿几个方子怎么样套这个病,然后去治这个病。在这个治病的层次上人很难跨越出来,而且我感觉现在很多临床的孩子,甚至90%多的人都在去用中药给人治病。对病的认识其实是西医的角度,病原体或者是组织器官的实体改变,药物治不好就割除的这么一种战争模式。然后很多人也在用中药在人体实施战争,然后去对抗疾病,对抗病灶。所以很多人在用中药的攻伐之品去跟肿瘤、病原体去战争去克敌。这是一个要跨越的层次,这个跨越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没有一些比较高层次的老师指点,很多人一生就在这个体系当中跨越不出来。中医必须要学经典,而且必须要懂得经典框架的构架,君臣佐使如何构架的。它的用意、归经,还有走向,还有在什么气侯下,什么地域情况下,在什么甲子年的情况下应用更为突出。
所以中医学一个方子你看着很简单,七八味药,但是它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自然气侯、人的证候状态都是在变化当中实现的。书本里写的都是一方一病的状态,不是中医的医疗模式和思维角度,中医是一个整体恒动观,是三因制宜的,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不同地域角度上,不同的生理节律当中,我们的处方其实都在发生变化的。纠正人的身体偏性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组方剂,不是一个方剂,不是一方一病的用药方法,那样太简单了。高明的医生会在这个动的当中,把你和自然相互呼应的那个机,然后去助你这个生机,去跟天道吻合。中医是生生医学,生这个生命的医学,所以在不同动的阶段,你要找到生命的那个枢纽,然后给这个生机施以助力,生命力的这个生机就会把你带到一个健康的高度。所以非常巧,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会用自然之力,在你身体里发生,去纠正你身体的偏性。
你比如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借着大自然这种春天的力量,阳气生发的力量,然后去补充你生命里的阳气的状态,稍微给一点力,你身体里的阳气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