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6:1,治脚气肿痛,岁时广记。治热湿脚气,不能行走
(2023-10-30 11:22:22)
标签:
中医医学 |
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 甘草 一两。为末, 白汤 点服。(《岁时广记》)【空心为空腹,白汤为白开水,点者为少为断续,服为服用。整句为空腹时白开水送药,一点一点喝。其意应为一点一点送服以免伤胃气】
芍药酸收,甘草平降,位同力均,直走阴分,故脚挛可愈。治脚气肿痛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被誉为“方书之祖”,其中载方112首,配伍严谨,经千百年来临床验证,疗效卓著,后世沿用至今。在《伤寒论》中,芍药-甘草作为“酸甘化阴”经典药对,配伍严谨,经千百年来临床验证,疗效卓著,后世沿用至今。白芍-甘草药对配伍,始载于张仲景《伤寒论》,芍药味酸性寒,甘草味甘性平,芍药补益阴血,滋荣筋脉,缓急止痛;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芍药与甘草均具有缓急止痛作用,芍药偏于补血以缓急,甘草偏于益气以缓急。芍药疏泄破积,促气机畅达,水液代谢通畅,“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甘草有敛降太阴脾气的作用,通过降以为补,以恢复脏腑阴阳之正气。两药合用,“以芍药之酸收,协甘草之平降,位同力均,则直走阴分,故脚挛可愈。”芍药酸苦以收敛风气,甘草平降以敛降浮阳。仲景将芍药-甘草药对灵活应用,既发挥了二药配伍特点,酸甘化阴、养血柔肝,又能够配合其他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许多经方中都有应用,如小建中汤、桂枝汤、真人养脏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白术芍药汤、戊己汤等,并且在临床应用中,随着配伍比例的变化,该药对的功效亦不同。
【临床应用】
1.古代应用
(1)《古今医统》:治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及痘疹腹痛。
(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术芍药汤,即本方加白术,治脾经受湿,湿热下注,暴泻无度,水谷不化,腹中剧痛者。又如黄芩芍药汤,即本方加黄芩,治热痢腹痛,后重身热者。
(3)《魏氏家藏方》:六半汤(即芍药甘草汤入无灰酒少许,再煎服)治热湿脚气,不能行走。
(4)《朱氏集验方》:去杖汤(即本方)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
(5)《医学心悟》:本汤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
(6)《类聚方广义》:治腹中挛急而痛者;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挛急甚者亦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