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3日

标签:
乡贤李允明老有所乐文化 |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上篇
八、朱仙镇人物
李允明及其创办的书院
1.不期而遇
还是老话,我刚搬来朱仙镇的时候,为了尽快熟悉并融入这个早已心向往之的地方,就骑着一辆在这里极其少见的自行车(连农家也都是电动车且不是一辆),信马由缰,到处走走看看。反正有老伴儿在家操持的,我这个甩手掌柜还怕回家没饭吃吗。
某次,无意间顺着镇中运粮河东岸走,看到,接触并直至结识的是,乡贤李允明。
那是我在大街转悠惯了,凡事一多且惯就有些俗且厌,也就想别开生面,换换口味儿。
这一天,看到大石桥的东岸也是半条长街,就从北头拐了进去。正缓辔徐行,无意间就看见了右首儿河岸左边的宣传橱窗——
开始还以为这里是那个单位办的宣传栏,混没在意。可当我回头一看,就看见对面的墙上钉了几块小牌子,其中有一块上这样写:“新乡贤”。这就不能不引起重视了。当时我还在想,“乡贤”已经是个褒称了,再加一个新字...可是,又看见还有“光荣之家”的牌子,可见这不是单位而是人家,且家里有人参军。乡贤加军属,不由你不肃然起敬,也不由你不想进去看看。反正开着门,从外面就看见了室内有很多书柜以及桌椅板凳之类的。
这样看来,岂止是乡贤!里面说不定还有很多故事嘞。虽然没看见主人家,室内又阒寂无人,进去看看又有何妨。我这样想。
说进就进。又是倚老卖老的催促,你这明显是允许群众进去的嘛,要不你为什么敞开大门,怕不会说我私闯民宅吧。
我就是从开着的门儿进去的。
那是一间摆设很复杂的大屋子...扫了一眼,所见都是一些书报之类;再大胆一些,从一个小门走出,自觉豁然开朗,原来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同时,也看见了一堵类似内照壁的墙。见依然没有任何动静,就不能再往里走了,只好原路返回,又在那间大屋子里盘桓。
屋子里除了大量上架的没上架的书及其附属设施,还有就是和文化学习有关的文具。觉得有一会儿了,依然没见人,寂静得像在幽幽的山林。最初还想着这家人是不是太大意了;又想想我的自行车不上锁都无碍,在光天化日下,又是个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地方,哪个敢图谋不轨或者窃书不为偷?
继续看,却见有几案和几案上的文房四宝。特别一支大腕儿毛笔,直逗人痒痒,真想拿起来,蘸上墨汁,比划比划。
想写就写几笔呗!
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说话,忙回头,只见一位身材魁伟,梳着大背头,一副文人或者老师派头儿者站在我身后。也许就是这儿的主人?单只往那儿一站,就使这个充满了书香更类似教室的屋里熠熠生辉,把我反衬得倒有点儿渺小了。我怀疑这是个错觉,我渺小吗?就是交谈起来,我现发现卖的那些知识也能派上用场,不至于尴尬到无地自容吧。
我有个习惯,或者遇到陌生人看我,我反过来就死死地盯着你看,直到你觉得不好意思了才罢休。现在,我那股劲儿又上来了,仔细对视并端详了一会儿,竟然发现似曾相识,尽管十分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