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10月04日

(2024-10-04 08:24:57)
标签:

乡贤李允明

老有所乐

文化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本书绝大部分都是我辛辛苦苦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体现了一个苦字。也许每个作者都会把自己所得再汇编成书,当做自己的孩子,钟爱有加。故,本书每篇个人资料都不允许转载和引用。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上篇

八、朱仙镇人物

李允明及其创办的书院

2.文化渊源

他边说边走过来。反倒,既面熟又不知是谁,我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既然面熟,那就一定在哪儿见过。但究竟在哪儿,一时又想不起来。再仔细过滤认识的人,终于,一张熟悉的脸出现...

李允久先生。你认识吗?

那是我哥!他朗声说。这不就接上茬儿了吗。

我就说嘛。一位诗词研究者,还出过很多研究著作。而我,在他当报纸副刊编辑的时候还去请教过,没架子又很和善的一个人。

是的。我哥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叫李允明。

李允久,李允明。仅就面目仔细看,已经有点重叠了。想不到啊,我倒显得有些愚钝了?

接着,他领着我环屋子转了一圈。甚至,又打开旁门,进去,简直是又一个世界。只见摆设之规整,室内之了无纤尘,书籍之多——据他说足有三万余册,加上另外几间房子里的——足以令人想起我们游宁波天一阁时看到的藏书楼中的丰满。

2024年10月04日2024年10月04日

是啊。既然文化人李允久是他的兄长,这几间大屋子的各种书啊就对上号了,换言之,似曾相识也就有答案了。真的,他哥儿俩十分相似。往深里说,再看他的书院和书籍,他们的相似还表现在文化上的造诣至深上。

你早就该来了。他接着又说,我看咱俩还是有话可说,能谈得来。

这回倒是我吃了一惊。这话说得,或者他在哪儿见过我?再或者...总之一时没了头绪。这句话甚至可以说明,我的到来在朱仙镇人眼里,很明显是“外来户”。认识或者看见我的人多而我知道他们自然很少。

他是一位饱读诗书而令人尊敬的文化人儿。而我那点儿墨水儿,值得一提吗?

“咱俩还有话说”,是不是言谈话语间我露出了用语的“马脚”,而恰恰是这一点,他才谦虚地说:我们有共同点。

那么,是不是因为,我们都是爱读书之人的共同秉性不由自主地外露而惺惺相惜使然?但我够格吗?

想写就挥毫试试呗。大概他刚进来的时候看见我正在端详那只大毛笔。听他这样说我倒真有些不好意思了,就我那见不得人的两下子,还敢在这里卖弄?见我犹犹豫豫,瞬间,他的两只大眼睛又在屋子——应该说书房里——扫来扫去,接着说,这里的书都对你开放,当然也对任何有兴趣的人开放;不过,你最好周末来,周末有活动,可以参与。

好。我先做了肯定的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10月03日
后一篇:2024年10月0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