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标签:
木版年画创新老有所乐文化 |
朱仙镇文化苦旅(连载)
声明
版权属于我,有擅自引用或者剽窃都是违法行为,为保护个人版权,特此声
明!
上篇
八、朱仙镇人物
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其体例是“纪传体”,也就是以写人为主线辅以他们的故事。现在,我要写朱仙镇的文化,全面写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蠢事。我也来个以人为主线,辐射四方,不知道能不能事半功倍。且行且珍惜吧。
木版年画的创新者——张继中
2.创新
疫情来了,他给老题材戴上了口罩!他把老规矩改变放大,立在运粮河的桥上甚至在市区大梁门和鼓楼的墙上也有。这岂不就是开了新生面吗!
他还开办了学习班,定期不定期培训木版年画爱好者。我提出能不能参加一下,增长见识,他说,可以。不过你也是想多了解一些资料吧?这样说着,我和他都忍不住笑了。
这人真行,一眼就看穿了我的意图。一来多了解就多了些有关知识,二来也是为我的“文化苦旅”充实内容。遗憾的是,我因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个上午,遗忘倒是常事。也就是说,他的培训班一次也没去过。
为了读者更多了解这位年画传承人,我原来想把他的自述——《张继中——我的年画情怀》附录于下——但因文章太长,只能留下几幅图片,以彰显他的创新精神——
张继中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创作的木版年画作品,获得河南民间文艺金奖并在《光明日报》刊载。
2018年2月,张继中受邀参加春节和元宵节晚会,向国内外观众传播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艺术。
还有很多要写的。但当我把想法和做法告诉他,他只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不能刻意拔高啊。他的意思我明白,高处不胜寒。吹不但我不屑为;拔得高了就不是我的风格。我只能尊重他的意见,仅以以下几幅图片代言,节省笔墨吧。
至于建设一座朱仙镇也是开封市的木版年画博物馆,只能留待以后了。
而这些故事得以流传至今,代有才人出比如就有下面要说的郭泰运老先生。当然,我这是逆流而上。因为下面要说的人,无论事业还是年龄,都比张继中要大一个辈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