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6日
标签:
旅游文化时评 |
三、口号大锅
计生时各种铺天盖地的口号我们早就领教过了;且看看另一种口号的随意性何不严肃性——先看图片:
何止是调侃啊!
有法律依据吗?
这个是不是有株连之嫌呢?不违法吗?
法律是严肃的。不经审讯就进监狱,太“简单”了吧
够吓人的啊!
天眼就是卫星吧——高射炮打蚊子...
农民焚烧秸秆,的确是传统并且还是废物再利用,何患之有。但不焚烧又用来作甚?起因就是一些人焚烧麦秸时影响飞机起飞。于是,我们那些专门整词儿的砖家就发言禁止甚至一刀切,上传下达,地方上也就“闻风而动”并遍及全国甚至还要吓人抓人,这样的事一动法律,就不那么简单了。
有没有最好的办法?
有人提出,可以秸秆还田!
阿弥陀佛。总算有人出了个好主意。但时光如白驹过隙,多少年了,一个并不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解决不了!
但怎么处理才最合适?像这样拉几条横幅,写上几句吓人的口号,就万事大吉了?
动物的首脑之所以能当仁不让,就在于它的本领大到足以不但抵御外来入侵而无人能及,还能保护自己的族群能得到充足的食物。
G部之所以是G部,精要之所在就是,在不断处理各种复杂甚至有风险的事情中,增进应变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社会进步。比如如何处理秋麦两季的秸秆——还有收获后的脱粒,晒干——早应该有专门易操作的机器诞生了。可空喊了几十年的“农业机械化”、“秸秆还田”,到今天还只停留在口号上。
记得,50后卞之琳写了一篇小品文《以耳代目》。讽刺的是信息来源不是深入调研所得,而是只听下面汇报。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隔靴搔痒的闭目塞听;现在呢?是不是认为大标语横幅一拉,就可以坐在办公室翘起二郎腿了呢?
这样说他们也许有点冤枉,我们在这个106行车的时候,也见过载着喇叭扩音器的汽车,好像还是什么燃烧秸秆指挥部之类的!为此事设立指挥部,那就必须人财物俱全,喊口号拉标语就更需要人财物了...
以如此随心所欲——据我们后来行走在105,同样禁止燃烧秸秆的标语横幅也有,但都不如106如此狠。如此以标语口号代替亲临检查指导,比那“以耳代目”之类的危害更甚!
我们向来以宣传为重中之重,口号几乎是最省事的手段。不管你听不听看不看,也不管“话说三遍,比水都淡”的俗话,就是如此固执地自说自话。反正笃信“重复一万遍总会有人信”的箴言。这是忘了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幻想着一喊口号就精神变物质了。这样的口号大锅不要也罢,还是来点务实的行动为好!
好在,此事已经引起重视,部分地区已经允许农民自行处理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