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5日

标签:
旅游文化路难行 |
二、在国标书院
国标先生自2016年8月开始至2017年4月,陆续在位于开封杞县宗店乡焦庄的自家宅基地上,设计并建造出484平米的正四合院(中间100平米是天井)以开办自己的书院,其目的原来是想作为私人藏书并向附近村民开放。为了便于管理,他请了退休和在职教师帮他打理。
创办书院,在这年代岂是个等闲之事!“天一阁”的创办者范钦臣有的是钱!而我们这位则不过是被辞退的教授嬗变为一介在野的书生,也可以解释为自由职业者。
在这个一出名就...的时代,这个书院创办人却是用卖字或者募捐所得——他的书法作品有制成邮票发售的,一个飘逸潇洒活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的“凤”被一个商家用做了商标,也有一幅字卖了80万元全部投入书院的——当然,这些钱也只是杯水车薪,其余的,他就向同学朋友筹集。比如我吧,企业工人,退休金能富裕吗?但感于他的大公无私而答应陆续给他一万元,且有一千元已经到账。后来看看实在拿不出手了,就以我的藏书赠之,也占据了书房的一角。
截至目前,书院基建已经完成。从下图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书院的房梁是他亲自从上海采购的,够结实了吧
目前的书籍大约有四五千册。仅装满了一间屋子的半边,亟需有更多的人参与并捐赠助力。
这里的一屉,是鄙人捐赠的。后续赠送的书比这多多了!
人间事是很奇怪的!有条件的不干,没条件的历尽艰难困苦也要极力促成其事。
那些被税务部门罚了几个亿就像拔了一根毫毛的明星,却把钱看得比性命还要紧。他们——她们——是不会做这些傻事的,更多的倒是那种“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守财奴;或许,宁愿在难以承受金钱压力时,把自己的身体抛向天空,再落进污秽不堪的泥淖里。
是晚,我就睡在离书院书房不远的左近。呼吸起来好像就有书香沁入心脾,终于有了以下几句:
题:书海
梦在书海恨天明,拔剑四顾意从容。
饥时吞吃本本残,秉烛虫蛀页页洞。
今日一饱千秋醉,致谢主人万年功。
不是前途有计划,惟愿长睡不用醒。
附:1、关于路的思考
我们现在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G106——杞太段!
我们行走其间,一个仄歪,差点儿把我的押车夫人摔进水里。
此文发在那时候还十分兴盛的“某社区”,立即引发关注。点击量接近两万,留言置评的也不在少数!
谓予不信,请看下图。
附:2
“人人有Z”,可以说是我们G号,任何事情都可以冠之并绝对没人敢说不。平常无论购物或者其它消费都已经“有责”了,当紧急关头还要拿百姓顶缸,岂止是大谬不然。
(未完待续)